诉的必要性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 法规、规章和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法院对此无权审查,否则将导致审判权的无限扩大,以致凌驾于立法权和行政权之上,故将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抽象行政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48.html -
了解详情
意识提高的矛盾以及行政、民事诉讼终极目标的不同,导致行、民交叉案件越来越多。以下是笔者所在法院受理的三起行、民交叉案件: 案例一、李家芬、李从 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提高裁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体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行政诉讼案件都可附带民事诉讼。笔者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54.html -
了解详情
撤诉行为大量发生。从行政诉讼的司法实践看,据《中国法律年鉴》和《人民法院年鉴》的统计。从1992 年到1996 年。全国法院一审行政案件的撤诉结案率分别为: 37 仍然是进入审判,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胁迫调解的现象。此外,人民法院根据所受理案件的实际情况,也可依职权提出调解,但须征得双方同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39.html -
了解详情
签署、发布等一系列程序,类似于立法。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理之外,但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行政诉讼法》中第十二条规定的法院不受理行政诉讼的情形把抽象行政行为也归纳进去。这实际上就使部分行政权游离于法院监督的范围,存在着司法审查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51.html -
了解详情
签字。行政调解当事人不得以不服行政调解为由,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也就是说行政调解不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行政性。 如果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调解 调解则属于诉讼中的调解,具有司法性。 第三,调解的范围不同。法院调解的范围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全部民、商事案件和部分刑事自诉案件,以及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88.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是否超越了法律限度。因此,每一个行政案件的核心都是主体权利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是否越过主权的限度对公民个人的自由权和财产进行了侵犯。行政案件必然 不尽如人意之处,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发展现状对它的要求。最突出的问题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太窄。法院受理行政诉讼首先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属于法律所列举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65.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与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且不科学。一方面导致检、法两家在法律监督的范围、程序、 、抗诉效率低下,诉讼成本高昂,不适应民行检察的需要。抗诉程序环节众多,民诉法未规定抗诉案件再审期限,法院受理抗诉案件后消极处理,经常久拖不审、久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23.html -
了解详情
条例》及其相关规定,已经明确规定婚姻登记机关不受理因婚姻登记程序引起的纠纷,此类案件则不属于行政案件范围。法院将其列为行政性质行为,没有法律根据。事实上, ,更难适用婚姻成立或不成立之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章起诉和受理的有关规定,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和受理有严格条件。一般都有行政前置程序和诉讼时效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38.html -
了解详情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3条的规定将知情权纳入行政诉讼救济的范围,虽弥补了现行立法的漏洞,但只限于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行政行为。除了规定上述三种 只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侵犯其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其他行政案件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3条第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62.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应当由原告一方承担举证责任。这样分配举证责任,不仅使我国的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更加具体化,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③。 按照上述举证责任分配原理,下面笔者 规定》第8条规定了法院对当事人举证的释明责任,即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其举证范围、举证期限和逾期提供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9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