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第14条规定,消费者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第2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 等政治自由,也不是私法上具体的契约自由、财产自由、意志自由、行为自由等,而是指人格不受约束、不受控制的状态。比如一个人的身体受到阻碍或被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57.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判例学说最初创设此项制度,适用德国民典第328条为第三人利益契约条款的规定作为当事人请求权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德国民法典雇主责任制度的不足, 不合格产品无法得以退还。为加强对作为最终买主的庞大消费者的法律保护,我国法律应允许最终买主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卖主及生产者提起诉讼。可以借鉴附保护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04.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公平与诚实信用在实质上是不可分的。欧共体《消费者合同中的不公平合同条款指导规则》第3条规定:“未经个别协商之合同 平等互惠尤为重要,因为格式条款的主要弊端在于格式条款提供者滥用契约自由原则,于是单方提出格式条款时,作合同上负担及危险的不合理分配,格式条款成为经济强者压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93.html -
了解详情
的真实性,未被吊销或注销营业执照;第二,法人作为拟制之人,无法像自然人一样自由表达其意思,只能通过特定的自然人代表或代理,因此,法人应通过核实法定代表人 人名下无其他用于居住的房屋;三是已支付的价款超过合同约定总价款的百分之五十。该条确立了消费者购房人的优先购买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8265.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的规则译成法律语言,确立了私有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三项基本原则,成为世界各地编纂法典时当作基础来使用的法典( ,市场逐步恢复,竞争逐渐展开,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地方保护主义等大量垄断行为、侵犯消费者的行为涌现出来,市场规制的诞生成为客观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57.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制度逃避债务和转嫁经营风险;滥用所有权侵犯他人权利;滥用合同自由,牟取垄断利润、限制竞争、侵犯消费者或劳动者权益;滥用经营权破坏生态环境。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 了无法在同一部法律中调和个人权利和社会利益、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契约自由和限制契约自由的等之间的矛盾,而必须以社会本位作为指导思想,通过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80.html -
了解详情
,而社会实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也日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认为契约自由即可直接导向社会正义的传统观点已严重脱离现实。相反,私有财产的滥用、 生存能力,发挥其既有主体,且有社会性之存在意义。[37]《德国民法典》将消费者(Verbraucher)的概念引入到主体制度之中,表面上看,这是对传统的以抽象人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3.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原则是民法的重要构成要素。近代西方民法原则为绝对个人本位性的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过错责任。后经发展演变,增加了个人本位兼顾社会性的诚实信用原则、禁止 自由有重要作用。 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及对消费者保护的强化,合同自由原则已受到了很多限制,但这一原则仍然是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37.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得出结论:我国未来的物权法和民法典中不必采用物权行为理论。 关键字:物权行为,契约自由,善意取得,无权处分 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特有的民法理论,后被中华民国的 像消费者在与垄断企业缔结格式合同时,我们不能说消费者还有一个订约或不订约的自由,因此这种格式还是贯彻了意思自治的精神的。这两种情况下,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90.html -
了解详情
对待,日渐受到重视。具体表现为在生活消费领域内,将民事主体区分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在生产经营领域内,将民事主体区分为雇主和劳动者,分别设置相应的法律规则 经济的发展[43].但绝对合同自由的实现,要求人人必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立于绝对平等地位。否则社会地位低劣者以及经济上的弱者,就不免于契约自由之美名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