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损失自觉和不自觉地摊到了农民的头上。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环境权益配置的不公平,我国环境法中尚未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加上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 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用环境民主责任原则规范农民环境参与的各种途径和程序。环境立法赋予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55.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 有权代表公共利益、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在于团体和个人, 而非代表政府的检察机关。检察官在民事诉讼中的参与十分有限, 仅限于婚姻无效之诉、申请 。因此, 作者认为,将检察官/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的唯一的或者主要的原告的思路是不正确的, 公民及社会团体才是公益诉讼的主要发动者, 在立法时必须将后面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77.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更是增加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坚持传统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必将会不利于对公民合法权益 首要保障。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客观上必然要求参与诉讼的律师对我国环境法以及民商法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掌握。具体言之,律师不仅要了解我国环境立法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70.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衡量是各国在环境侵权救济,特别是环境侵害排除中普遍采用的重要原则。而在某些国家,如日本,公害救济中的忍受限度理论和利益衡量理论均甚为发达,有关利益衡量的 美〕J·G·阿巴克尔、G·W·弗利克等著,文伯屏等译:《美国环境法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4-45页,第88-89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98.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而言,即便为同一区域内受到同种损害的公民,对损害的反应也会千差万别。因此,公民因私人环境权益提出的权利救济主张往往不具有统一性。而环境公益 的救济方式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从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轨迹来看,无论从推动环境保护立法或是参与环境管理,监督环境法的实施方面,环境环保社会组织均发挥了不可替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73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理论研究[55],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法学中的法律理论研究;在诉讼法学领域,有关无罪推定原则的研究[56],客观真实观与法律真实观研究[57],检察权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王曦:《论现代国际法中的对一切义务概念》,载王曦:《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王秀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0.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和环保工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要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环境公平的执法环境,通过扩大公众参与影响自己利益的环保决策以推进环境公平,实行 促社会和谐》,《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9月。 [k]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131页。 [j] 蔡守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13.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原则。一是人人共享、人人有益的原则。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而这种理念更体现了公平正义。现实中的人人共享、人人有益是每一人都与社会其他成员 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把环境法的价值、目标落到实处,实现环境正义。3、民众意识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的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要更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56.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环境基本法具有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功能,可以更好地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达到自然资源在社会生产需求中的合理 原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应该在现有的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68.html -
了解详情
的价值支撑。如果说对于环境诉讼公益性的保障我国环境法中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形成可操作性制度的话,那么在程序法方面,环境公益诉讼则显得无可依托。这主要是 ,检察机关对诉讼过程也有监督权,即便不作为原告起诉,也可以通过诉讼监督权参与到诉讼中,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注释: [1]蔡守秋:《论环境公益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0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