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解决方式写入民诉法的必要性 (一)具有积极意义的纠纷解决方式入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但同时社会 协议经过司法审查,对其效力进行确认。司法确认制度通过赋予非诉讼调解协议以司法强制执行力,能够实现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方式在效力上的对接,从而使非诉讼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00.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调解是我国独有的一项调处民事纠纷的法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9月19日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明定,人民调解协议具有 走向权利的时代的到来。诉讼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后屏障,但是,由于心理上、经济上、环境上、诉讼服务自身缺陷等多方面的原因,公民对诉讼的利用存在诸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94.html -
了解详情
举措得到鼓励。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庭前调解范围、将调解作为繁简分流手段、调解可以在诉讼程序的任何阶段启动、调解协议的生效改送达生效为签字生效等等。 以后,中国社会因改革开放而发生巨大变迁。一方面,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社会纠纷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争议为内容的纠纷,行政命令和意识形态不再适合作为解决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58.html -
了解详情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之间绝大多数在土地转包时都只是通过口头承诺,没有签订书面协议。如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溪镇所有土地流转面积为3507亩,其中转包327亩,交由他人 主编:《中国研究》,2005年春季卷总第1期。 [11]赵旭东:《纠纷调解与法律知识以河北李村以及广西金秀的田野考察为例》,载周晓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1.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再次就不适用调解明确做了规定, 1989年颁布的《 等方面,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显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双方难以达成平等自愿的调解协议。处于强势的行政主体可能会使用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行政相对人作出无限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8.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而法官提高调解率的个人利益在于完成法院内部管理所确定的一定的调解率可得数千元的经济奖励。以法官个人数千元,甚至是数千元的几十分之一的经济利益 没有事实认定上的一致和表现在结果上的合意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建立在其共同基本认可的事实基础之上的。而对于当事人互相认可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72.html -
了解详情
运用最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 事实在未查清楚的情况下,既使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也不能结案。但我国规定调解的目的,就是为了既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既提高办案效率又减少诉讼成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57.html -
了解详情
和为贵,以人为本,重义轻利的儒家传统道德基础。同时它更满足了平和地解决纠纷以维护政权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单一诉讼价值标准。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适当放宽,增强其可操作性。 同时,应当明确的是,调解协议虽然因包括了当事人的自愿处分而不便对其进行直接的合法性监督。但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35.html -
了解详情
。对跨行政区域的污染等环境问题,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更容易进行而且可以大大节省经济成本。这要比当事人选择诉讼好得多。这一点不管对当事人还是对整个国家 莫大焉。只有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分清纠纷双方各自的法律责任,才能达成使双方当事人都比较满意的调解协议,从而有利于调解协议或者裁决决定的自觉履行。 其四,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34.html -
了解详情
达成协议也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双方当事人尽管选择了调解解决纠纷的方式,但能否达成调解协议,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法院不能强迫或施加压力,迫使当事人接受 纠纷过程中,除外来因素的影响,还不免因当事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修养、容貌服饰等因素而产生对当事人的好恶情感,尤其应警惕的是影响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