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而在量刑幅度上一是以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处罚,二是以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笔者以为上述规点均不妥,应根据摩托车肇事者 伤势不构成重伤,或者说无法检验摩托车肇事者所造成的伤势,则该摩托车肇事者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因为根据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理论,过失犯罪的后果与过失行为之间应该存在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8.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而应根据第二款,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来定罪量刑。3、行为人因交通肇事后逃逸。在当时的情形下行为人明知其逃逸后被害人受伤严重有死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819.html -
了解详情
等6种情形一律不适用缓刑。目的在于严厉打击“醉驾”、“飙车”、斑马线上致人死亡、逃逸等行为。同时,浙江省高院还规定,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或者无 内从轻处罚,一般不予减轻处罚。对于有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情节的,不适用缓刑。据了解,以前许多案件是因为交通肇事报警被认定为自首,从而判处缓刑,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711.html -
了解详情
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后逃逸的; (4)斑马线上致行人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5)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 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四十万元以上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08.html -
了解详情
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后逃逸的; (4)斑马线上致行人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5)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四十万元以上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915.html -
了解详情
过低的现状 根据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过失致人死亡的,却被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两者 不能被重复评价,所以此情节适用的前提恐怕也只能是肇事行为造成一人死亡,另一人重伤,另一人因逃逸致死之类的情况,从而其实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架空了该条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3.html -
了解详情
无号牌机动车 道交法第19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且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舞阳县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判决如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3.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安全法规,驾驶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系肇事后逃逸。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适用法律正确 道路边上,则不宜评价为故意杀人罪。如前所述,之所以日本理论及判例通常否认移置逃逸成立故意杀人罪,是因为日本刑法理论通常认为,无论第217条的单纯遗弃罪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
个条件:其一,基本行为和加重结果的因果关系。即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这一基本行为的加重结果;其二,对加重结果之发生具有预见 。从客观方面讲,如果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那么就要求行为人的行为是导致伤者死亡的排他性原因。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伤者人身的危险进程处于或者基本处于排他性支配状态,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344.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行为人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既遂或未遂)论处。因为这种情形下,无论被害人是否发生死亡结果,均不影响行为人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按照故意杀人的既遂或未遂处理。 法规(往往是于慌乱中驾车超速行驶),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前一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是显而易见的;后一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