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方都适用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处罚,则又会出现比双方共同实行犯罪或单个人犯罪的预备犯与中止犯处罚更重的不合理现象。 第四,被教唆的 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页。 (39)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3页以下。 (40)参见阮齐林:《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5.html -
了解详情
对双方都适用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处罚,则又会出现比双方共同实行犯罪或单个人犯罪的预备犯与中止犯处罚更重的不合理现象。 第四,被教唆的 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页。 [39]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3页以下。 [40]参见阮齐林:《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2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共谋的目的在于把危险的有组织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即惩罚共同犯罪的预备行为甚至是前预备行为。[20]英美刑法惩罚犯罪预备行为的另一种方式是设置持有型犯罪 的具体犯罪论处。最后,在刑法分则中对特定犯罪的预备犯的处罚作出特别规定:(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应当对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4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共谋的目的在于把危险的有组织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即惩罚共同犯罪的预备行为甚至是前预备行为。[20]英美刑法惩罚犯罪预备行为的另一种方式是设置持有型犯罪 的具体犯罪论处。最后,在刑法分则中对特定犯罪的预备犯的处罚作出特别规定:(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应当对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31.html -
了解详情
于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一、共同犯罪关系脱离的成立条件 成立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有的学者认为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本人放弃共同犯罪的故意;二是本人中止自己的行为 上通行的做法不一致。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应改进我国关于预备犯的立法,即只处罚少数严重的犯罪的预备行为○11。笔者赞同这一见解。若从这一立场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04.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模式相同也是通过列举的方式规定处罚特定的预备犯;第二种模式是通过规定共谋罪。广泛地处罚共同犯罪中的早期预备行为。这种立法模式,可以认为是一 主观说、客观说和折衷说三种观点。前者主张,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应以行为人自己的认识为判断标准;客观说认为,行为是否实行终了,是一个客观实际,故应以行为是否足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78.html -
了解详情
动静,以获知藏钱之处, 以便日后偷钱。在此例中,甲的侵入住宅行为显然是犯罪的预备行为,而非着手实行犯 罪(下文亦详加论述)。因此,单纯的以主观或 承担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而不能对未着手的人以犯罪预备 论处。另有学者同样分析认为,在共同正犯中的其中一个(行为人)开始实施了对构成要 件保护法益发生直接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4.html -
了解详情
受处罚。[23]《德国刑法典》第29条(对共犯处罚的独立性)规定:数人共同犯罪的,各依自己的罪责受处罚,而对他人的处罚如何,对其无影响。这里耶赛克等 或既遂,教唆犯也是犯罪预备、未遂或既遂,这就是教唆犯犯罪的从属性。但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共同犯罪的形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的难点之一是,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9.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之意思,事先同谋,而由其中一部分人实施犯罪行为者,均为共同正犯。由此可见,共同正犯的成立,只要犯罪的意思事先共同谋议,虽未参加实施犯罪行为也能 和共同行为之条件,那种认为仅参与共谋者与实行行为者之间缺乏共同犯罪行为的观点,忽视了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同质性,也忽视了仅参与共谋者与实行行为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9.html -
了解详情
网络生活的干预度,而且即使规定了此类犯罪的预备犯,其预备行为也是难以准确认定与处理的,打击准备工具与制造条件的行为几乎等同于封杀网络生活本身。由于网络空间的 出于故意但并没有加以传播,也不宜以犯罪论处,但如将该破环性程序提供给他人传播,则可认定为共同犯罪的帮助犯。 在网络中传播破坏性计算机程序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