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现行刑法总结司法实践经验,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的具 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非法占有目的。 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要根据行为人签订、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 具体分析。具体来说,如果行为人有意隐瞒、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6.html -
了解详情
,这两点之中,利益归属的团体性应当优先考量。[ 4 ]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根据认定单位犯罪的基本条件及1999 年最高 、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但对空头合同来说,除这些外,也许还具备更完整的条款。空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7.html -
了解详情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受到的刑事处罚,一般情况下只会比自然人犯罪主体相应要轻,合同诈骗罪同样也不例外,因此还是有悖刑法之目的。2 司法实践与立法目的实现有 观点表述得不够明确。因为对方当事人究竟是站在行为人的角度而言的,或是从合同相对方一方而言的,存有歧异。如果是从前者的角度出发,对方当事人就是指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658.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受到的刑事处罚,一般情况下只会比自然人犯罪主体相应要轻,合同诈骗罪同样也不例外,因 此还是有悖刑法之目的。 2 司法实践与立法目的实现 62集) [第494号]余志华诈骗案将租赁来的汽车典当不予退还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3] [德]耶林语,转引自[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60.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受到的刑事处罚,一般情况下只会比自然人犯罪主体相应要轻,合同诈骗罪同样也不例外,因 此还是有悖刑法之目的。 2 司法实践与立法目的实现 62集) [第494号]余志华诈骗案将租赁来的汽车典当不予退还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3] [德]耶林语,转引自[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44.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两个特征。 (三)有利于准确定罪。 首先,在区分合同诈骗罪(诈骗罪)与侵占罪时,研究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显得意义重大。有的学者通过对 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页。 [14] 赵秉志、许成磊:《金融诈骗罪司法认定中若干问题疑难问题研讨》,载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厅主编,《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4.html -
了解详情
。1994年7月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 诈骗,侵犯的是行政机关的财产权,对市场秩序并没有造成直接的损害,因此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另外,合同法在第38条规定: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3.html -
了解详情
往往是在行为人收受财物之后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诈骗的手段,那么通常合同就是生效的,对方交付财物、行为人获取财物往往就有合法的依据。因此上述几 没有采用欺诈手段就难以认定被害人是否是基于陷入错误而自愿交付财物。所以在对合同诈骗罪犯罪人的主观故意进行界定时,必须要结合行为人是否采用欺诈手段这一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个人的财物。对于知识产权,违法所得、违禁品和劳务能否成为合同诈骗罪的对象,有不同的看法。 依据《著作权法》规定,知识产权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专有技术。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侵犯了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行为人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权利人就失了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9.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或者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这些财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数额,这种数额显现了合同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对定罪和量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 诈骗罪的定罪数额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实践中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在对合同诈骗罪进行刑罚裁量时究竟应该以哪一种数额作为依据呢? 犯罪数额的认定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