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以往或一贯的行为品性推断其必然依此做出某种行为导致不良后果,降低了证明标准,与无罪推定原则背道而驰,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伦理性偏见是指道德上 人员了解怀疑对象的一贯表现、品行,查明其是否收到过治安处罚,是否有犯罪前科等。,以便更为更为顺利地确定犯罪嫌疑人。 ⑵ 有利于准确定罪。品格情况可能对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80.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以往或一贯的行为品性推断其必然依此做出某种行为导致不良后果,降低了证明标准,与无罪推定原则背道而驰,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伦理性偏见是指道德上 人员了解怀疑对象的一贯表现、品行,查明其是否收到过治安处罚,是否有犯罪前科等,以便更为更为顺利地确定犯罪嫌疑人。 ⑵ 有利于准确定罪。品格情况可能对判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45.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有罪。尤其是那些不利于被告人的量刑证据,譬如被告人的一贯表现、是否有犯罪前科等等,如果在定罪程序中就在法庭出示,则必然对陪审员和法官认定被告人是否 量刑情节,通过事实和证据来证明量刑情节的成立,并论证该量刑情节具有何种法定或酌定的量刑效果。这个阶段宜避免任何与被告人是否有罪的意见和主张,因为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81.html -
了解详情
超过前科评价期限的情况等等;但是,有前科则一定有犯罪记录。也就是说,犯罪记录是永久存在的,而前科作为一种规范性评价结论,不一定会必然出现。 2.一般 在道德上是正当的。可以说,贴标签理论也好,羞耻感重新整合理论也罢,恰恰证明了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大障碍来自于社会公众的非规范性评价,而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00.html -
了解详情
解读 翻查我国目前刑法第100条规定的犯罪记录报告制度,或者民事行政领域施行的前科证明制度,以及通过国外相关的犯罪记录查询或犯罪名册登记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 地查证个人有无犯罪记录(前科),刑事法律本身无法得以实施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以累犯为例,能否准确查证到罪犯前科的性质(是否故意犯罪,是否被处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3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而言,前科是指曾经被宣告犯有罪刑或者被判处刑罚的事实。前科是一个人犯罪的历史记录,因为有犯罪的历史记录而使其丧失一定的民事或行政上的权利或资格, 的时间在有罪宣告或服刑完毕或被赦免后,决定其犯罪记录是否能够进行消灭。例如,德国《少年法院法》(1974年颁布,2004年修改)第97条规定:(1)少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而言,前科是指曾经被宣告犯有罪刑或者被判处刑罚的事实。前科是一个人犯罪的历史记录,因为有犯罪的历史记录而使其丧失一定的民事或行政上的权利或资格 时间在有罪宣告或服刑完毕或被赦免后,决定其犯罪记录是否能够进行消灭。例如,德国《少年法院法》(1974年颁布,2004年修改)第97条规定:(1)少年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683.html -
了解详情
之时予以销毁,而且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加以引用。很多国家的刑法典也都有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的规定,例如《俄罗斯刑法典》第18条第4款规定:一个人 的行为缺乏法律惩戒。合适成年人的人选在草案中主要体现为形式标准,而该成年人是否能够真正为未成年人利益服务则无法通过草案得到结论。只要合适成年人到场,就能够完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68.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有三个:(1)有前科的人员实施某些犯罪属加重责任的犯罪构成;(2)前科在认定累犯时必须予以考虑,但是在18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前科除外;(3)前科是 消灭制度中的实质性条件,如不符合这一条件,也不能消灭前科。考察的目的是看前科人是否真正遵纪守法、改过自新。建议我国借鉴俄罗斯联邦刑法中的考察方式,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80.html -
了解详情
人。根据的判决合理性理论,事实审理者不仅决定着被告是否有犯罪行为,还决定着定罪对被告来说是否罪有应得。毕竟有罪判决不仅意味着监禁和罚金,还是道德选择的公开宣称 被采纳。 在美国部分地区,交叉询问可以用来揭示证人的犯罪前科和劣迹(不包括重罪前科),以证明其证言是不可信的。英国法一直允许交叉询问者自由质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