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民事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二者都没有规定时再依照涉及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司法解释;但个案举证责任分配由法官裁量又是必要的,这与法律制定的滞后性和立法的认识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由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61.html -
了解详情
人侵害的侵权诉讼;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侵害的侵权诉讼。 (3)难以收集证据,难以举证的诉讼。如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共同危险行为致人侵害的侵权诉讼 ,《台大法学论丛》第六卷第2期及第七卷第2期。 ⑤邵明:《民事举证责任的涵义和分配标准》,《法学前沿》(第四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第303页。 4 转引自毕玉谦《民事证据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第468页。 5 美国模范证据 个问题》载《电子知识产权》2000年第5期。 14 李浩著《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183页。 15 参见[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9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优化,尽可能地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争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6](P259) 举证时限制度通过对故意拖延诉讼的规制,有效地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 [11]孙辙:新的证据和相对化的举证时限制度(J)人民司法,2002(5)。 [12]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作为立案庭审查起诉以决定受理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依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第1条明确: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 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明《证据责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82.html -
了解详情
的过程作为一个复合性证明主题加以把握。然后,因为原告对因果关系的存在负有证明责任,所以要对ABCDE的过程全体进行证明,但是,这一要求并不意味着原告必须对 的思想指导下,围绕降低受害人证明负担的目标来进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李浩 民事举证责任的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21.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事项。关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依申请调查取证范围以有限列举加以概括性规定。 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发展的主线。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将不同法律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预先进行分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2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具有层次的效力性和使用前后顺序的排列性 . 注释: 1、 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6页。 2、《证明 的法理分析》 张卫平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版,310-311页。 8、《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解释与适用 毕玉谦著 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2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0.html -
了解详情
).台北: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311-312。 {10}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2-193。 {11}李 标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56。 {13}单云涛.民事举证责任若干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1992(2):59。 {14}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该条也是对 民诉法第64条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它首次明确地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 民诉法第64条只规定行为责任之不足 对 其诉讼行为产生合理的行为预期,避免出现诉讼突袭现象,防止不公正结果的发生。举证指导在本质上 反映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信息的纵向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既让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