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的最大中转站而非实现司法正义的最后堡垒。其实际效应,无非是利用法院这个平台,来重新振兴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但是在司法资源本已捉襟见肘、司法权威 调解规定》重点明确了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这一形式。笔者认为,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全部以制作调解书的方式来进行,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由于调解程序一般奉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0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采取的各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行动,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法律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不当之处,请司法实务 的效力,由人民法院负责执行。拒不执行刑事自诉案件、民事案件、商事案件等诉讼中由法院主持并已生效的调解书的,也可以本罪论处⑥;有的则认为,最高法院已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5.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它一经送达当事人,即与判决、裁定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确有错误的调解书经当事人申请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引起再审,这也就是说 。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诉前保全适用不当的问题,直接涉及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有的法院在适用诉前保全过程中,超出所保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4.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工作虽然一度有所弱化,但依然为解决大量新出现的各种民事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既 调解协议书与法院调解书衔接起来,即人民法院可以应当事人的申请,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根据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内容制作调解书,该调解书即具有法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性、统一性、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虽然答案是多方面的,比如要有一个拥有法律信仰、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法律职业群体,一套正式、规范、透明、科学的 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但当事人共同要求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法院应及时进行审查。如人民调解协议不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2.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场,强调建立和完善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调解的工作机制。上述规范性法律文件共同构成了中国司法ADR的法律渊源。尤其是《调解规定》,其最大贡献与创新, 经委托调解成功后,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可以不再进入诉讼程序,也可以按撤诉方式处理;当事人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的,可以出具民事调解书,并在表述中对人民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99.html -
了解详情
最终的审判行为,在标准上是一致的。法院通过调解所达成的调解书,也同样要做到依据法律和依据事实这两个审判的标准,依法审判和依法调解成为同一个司法 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2]1956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具有民事诉讼法意义的《各级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在该《总结》中,规定:(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07.html -
了解详情
。对双方当事人无事实、法律争议的案件,应引导当事人接受人民调解,如能达成调解协议,即不必法院出具调解书。对坚持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的,应严格审查,区别 法律科学》2005年第3期。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关于法院依职权调查的限制,令部分法官甚至放弃了追求客观真实,而只是机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13.html -
了解详情
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是我国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民事案件的主要解纷方式。这一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兴起、质疑和发展 制 在审判实践中,常常出现当事人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调解书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当事人调解的积极性。有些作为债务人的当事人,为了逃避债务,根本上就没有调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08.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下(亦即采取直接送达与邮寄送达等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形下),通过公告这种特定的法律拟制手段实施送达,无论送达与否都视为送达。它体现了司法正义 和再审程序,还有待周密考量。另外,判决书、裁定书与调解书的电子送达是否应有所区别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书签收生效。就目前而言,电子签名技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