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貌似十分周到的立法目的,却隐含着难以调和的内在紧张。内部的监督关系(行政系统内自我纠错的监督机制[12])与外部的保权关系需要不同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 ,作为它的一项工作任务,不另设独立的、自成系统的复议工作机构;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根据被申请人提交的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13.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工作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不合法的,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请求对该规定进行审查。 2.申请和受理。按照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复议委员会按照类似于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裁决。 3.在部分专业性强的领域实行行政复议前置。一般情况下,法律不强制相对人必须经过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28.html -
了解详情
从方便和保护当事人诉权的原则考虑,赋予当事人充分的选择权,即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以原具体行政行为还是驳回复议决定为起诉对象。 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后,依法赋予当事人自由选择权也符合我国解决行政纠纷的现实,我国现行解决行政纠纷的主要途径是行政监督即行政复议审查与司法监督即行政诉讼并行,而行政诉讼为最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056.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救济途径后,才有权提起司法审查。由此看来,由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实行行政复议前置原则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我国1999年的《 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通信行政规章是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前,在我国《电信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2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1、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主要是: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如认为原告起诉超出法定期限,应对此承担举证责任;原告就起诉 提交的证据,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受制于书面审查原则,行政复议不可能也无必要开展类似于行政诉讼的大规模的证据开示,目前的证据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225.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复议决定的工作步骤和规则是: 1.卫生行政复议的审查,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 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有关材料。 3.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375.html -
了解详情
看,更青睐口头听证。因为它可以促进透明,能够提高裁决质量,维系公众对行政司法的信任(maintain public confidence)。它为当事人建构了参与决定的机会,是 .)。 在我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第22条沿袭了《行政复议条例》第37条的规定,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立法的原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22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决的公正性并不委之于机构的独立地位,而是通过诉愿委员会裁决的多数决原则、引入专家参与裁决、加强保障诉愿人的参与权等程序设计来加以实现[6]。通过 复议程式仍存在着过于简陋的弊病,诸如有关于书面审查原则及其例外情形、行政复议代理人参与复议的程序与职责、行政复议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等还都只限于个别条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540.html -
了解详情
复议程序的设计与行政诉讼相比就显得颇为粗放,其中的证据制度也不例外。这种粗放型审查机制在保证快捷高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牺牲了制度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实践 复议法》和《实施条例》均未对证据交换作出规定。考虑到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原则、开庭审查为例外,证据交换制度可以在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80.html -
了解详情
委员实行回避制; 申请人要求口头辩论的,不得拒绝。诉愿管辖机关原则上为行政行为的上级机关。 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中国的实践和外国的经验都表明,在解决行政 羁束行为,还是裁量行为; 无论是合法性审查,还是合理性审查的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都应该在可监督、可救济的行政复议范围以内。特别应该指出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