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法律理论;其二,政党指导下的法律;其三,中国法律的传统。本文并不探讨中国法的主导性理论本身,而是从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角度,考察这些理念的西方思想源流。 美国社会学法学的翘楚,他对中国法律传统转型的看法和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建议,的确值得中国当下法律学者认真思考。 庞德认为,中国近代继受罗马法系传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87.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与现实意义 对于司法独立的价值与现实意义,我们不应局限于从司法制度自身去思考,而应从更广阔的视野,即从宪政的角度去考察。司法独立的原则和 作者简介】 李步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柳志伟,单位为湖南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参见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西方法律思想资料选编》,北京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9.html -
了解详情
国际刑法学家,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可以发现这种悲凉,以及基于悲凉的诸多超越。政策思考具有发展自觉性,而国际刑法的无序发展刚好与此背道而驰。或许有人会说:国际 ,故吹世界主义,仍然侧重法的价值判断。参见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9-350页。新自然法学几乎就是整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3.html -
了解详情
载《时代法学》2009年第4期。 [17]参见李向阳:关于撤回公诉有关问题的法律思考,载《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18]朱凤翔、许 张小玲:试论公诉撤回制度,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3]参见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西方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39.html -
了解详情
》中,他提出,国际政治的基本单位是国家,而不是个人,理论思考的任务是为国家之间的互动提供法律规范。尽管真提利斯认为国家之间的争端是不可避免的,争端一旦发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何勤华著9、《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谷春德主编 10、法治与人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2811.html -
了解详情
,把抽象原则寓于具体事实情况,强调实用性,并将其作为修改、补充道德性法律原则的标准,因而形成了中国法律制度/观念上实用道德主义,特征{22}。这或许也从某个层面解释 观的论述,参见李龙:《人本法律观简论》,《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6期。李先生从思想史演进的应然序列将法律观的历史进程描述为神本法律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33.html -
了解详情
休谟、黑格尔。近期开始转向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和李强、张千帆等诸位朋友一起编了一套“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第一辑十四本去年已经 不该管。 我想我对高老师的这个长文章还是非常欣赏的,他洋洋洒洒地从西方思想史的重要关节点开始梳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来。这个结论对于我们法学界的学者和同学们思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html -
了解详情
喜的宪制发生学模式,侧重对西方早期现代的宪制发生学进行思想史重构,并将这一重构成果运用于提炼中国宪制发生学的原理与路径;(3)翟小波的公议民主 创新的自治之维,载《观察与思考》2011年第10期。 [20] 关于这一区别,参见谈火生:《民主审议与政治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30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103.html -
了解详情
页);有的认为包括秩序、公平、个人自由三种(参见彼德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 出版社,1993.61-62. {12}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96,227 -228,267,8,298. {13}李德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90.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法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尤其是表征了人们对当代中国法律和法学之“问题”本身的自觉程度与洞识的深度。李步云发表的众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有力 在中国法学界弥漫的法的“经验主义”、“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尽管他只把“自然法”作为思想史研究的题目,在其法的唯物论和认识论话语体系中已不再提及,但对“自然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