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罪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 超速行驶),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前一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是显而易见的;后一行为应认定为行为人对其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47.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者对该类犯罪给予了特别规定,将其单列为交通肇事罪,从而形成了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特别规定的过失犯罪,如重大责任事故罪、玩忽职守罪、危险物品 死亡的案件,除了事故发生的地点系非道路外,在犯罪的客体、客观方面及主观方面,均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相吻合,宜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不宜定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2.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后将伤者移离现场(予以抛弃)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行为,中外法院皆认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与不真正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对之应进行数罪并罚(而不 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以致发生重大事故,致使他人重伤的行为本身已经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因此行为人已经实施了基本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1.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亲属、群众、事故处理人员控制而离开的行为。要与脱逃区别开来。脱逃词义是脱身逃走③。在刑法 肇事后,已被事故处理机关采取关押或押解途中而脱逃,对行为人的脱逃行为,应认定为脱逃罪,另行定罪处罚,而不是以交通运输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826.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不认定为共同犯罪,也可以过失同时犯追究刑事责任,问题仅在于共同注意义务违反的认定。笔者认为以下情形不能将结果归属于每个行为人:(1)数十人同时在 罪过形式必须与交通肇事罪一致而限定于过失。其实,从常理也能得出逃逸的罪过形式应是故意而非过失的结论。[33]倘若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发生了交通事故而过失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873.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不认定为共同犯罪,也可以过失同时犯追究刑事责任,问题仅在于共同注意义务违反的认定。笔者认为以下情形不能将结果归属于每个行为人:(1)数十人同时在 罪过形式必须与交通肇事罪一致而限定于过失。其实,从常理也能得出逃逸的罪过形式应是故意而非过失的结论。[33]倘若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发生了交通事故而过失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659.html -
了解详情
-3年驾驶车辆资格;如系重犯,则会受到3-5年不许开车的处罚;对于那些因饮酒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分别给予判刑10年以内、罚款、吊销行车执照、剥夺终身驾车权利 加重犯的处罚原则,也模糊了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网络舆情强烈呼吁醉驾入罪,其初衷在于防止醉驾致人重伤、死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这一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194.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其关键要查清行为人是否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 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这里就更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确实与行为人的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则才可能以本罪论处,否则,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4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对象的实行行为呢? 初看起来,无论将何种行为认定为实行行为都不影响上例中的甲构成交通肇事罪,似乎这一问题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我国学者早就认识到,只有通过 、减速措施,但因钱某转向失误,致使两船相撞,造成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钱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虽无异议,但对于李某是否构成犯罪则有不同意见。最终,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5.html -
了解详情
随着近段时间特大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以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肇事者的具体量刑处理也成为了现在最最关注的话题了。然而,对于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所为的行为 与如实供述罪行确确实实是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但是适用在交通肇事罪中交通肇事后报警这一情形下与其他的犯罪下的情况是有绝对区别的。交通肇事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