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有关犯罪行为的真实的心理因素组成,而过失基本上是一种法律评价,即对主体是否遵守与其行为相关的注意义务的判断。在过去,人们曾多次试图寻找过失存在 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地体现了信赖原则的精神。该解释规定,交通肇事罪必须首先分清事故责任,行为人必须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事故主要责任才可能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4.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因此,明知 道路交通管理法上责任的前提。而道路交通管理法上的责任并不等同于刑事责任。 第三,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不仅包括直接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而且包括符合一定条件的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70.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或已被宣判的罪犯,都能够成立为准自首的主体。因此,被采取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的犯罪嫌疑人、正在服管制 司法实务界绝大多数同志都认为过失犯罪中同样也存在自首,而作为过失犯罪之一的交通肇事罪当然也存在自首的成立与否问题。同时,刑法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02.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要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需要什么条件呢? 由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可以包容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客观方面两罪有重叠之处,即以交通 的50%连续行驶并且在斑马线或红绿灯路口没有任何减速的行为的,应认定为其对交通危险行为可能造成不特定的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持放任的态度。因为如果机动车驾驶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77.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刑事诉讼予以确定。 与刑事责任所不同的是,民事责任作为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其基本特征在于:(1)违反民事义务是民事责任 )时,则必然发生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从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来看,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应当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内容:其一,行为人具有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体系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自由保障是刑法的重要机能,以对抗来自权力主体的司法滥用与权利侵害。德国学者一般认为,自由主义是法益思想的重要基础。 实践中的危害行为,司法解释突破了传统理论与刑法文本,擅自扩大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主体,致使交通肇事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一定意义上,上述司法解释超出了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4.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其中,客观事实特征决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行为风险。个体经验和人格能力源于主体自身所受到的外部教育和在过往生活阅历中获得的内部体验,其内容主要是 勉强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对其中的绝大部分犯罪案件,还是只能按交通肇事罪处罚。[45]从判断方法来看,该说具有以下突出特征:其一,在故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552.html -
了解详情
也触犯了刑法。 陈建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双流法院一审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处陈建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顶包者游天红犯包庇罪,被判处 醉酒驾驶车辆后的定罪是否符合刑法学原理。 我们知道,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于自己的危害行为所产生的危害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通俗地说就是行为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168.html -
了解详情
刑远低于普通过失犯罪的现实,{56}要么认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与医疗事故罪、交通肇事罪、玩忽职守罪等业务过失犯罪之间不是法条竞合关系,而是想象竞合,可以 犯罪;在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之外,还存在第398条至419条的所谓特殊主体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增加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意在提醒司法人员注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683.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两罪的区别在于:1、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2、交通肇事 结果,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是违反与生产、作业有关的规章制度的结果。因此,在公路交通管理的范围之外,驾驶机动车辆从事某种作业,如货运汽车在货场卸货,在倒车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