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之意图,同样使转化犯的提出毫无意义,也使司法实践存在困惑:司法实践凭什么确定行为人最后定罪处刑的犯罪由与其同时的另一犯罪转化而来?将这种现象纳入罪 的从重处罚的情节。实际上,《补充规定》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以贪污罪论处并无不妥,关键是应当将其理解为行为人主观上有不退还的故意,客观上有不退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54.html -
了解详情
非职务上的便利秘密窃取单位财务的,只能以盗窃罪论处,而不成立贪污罪。也就是说,贪污罪与盗窃罪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犯罪。[60]而我国刑法中所谓的不真正身份犯, 学说主张,犯罪的性质总是有犯罪的 实行行为的基本特征来决定的,认为行为构成什么性质的共同犯罪,应以实行犯实行的何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为根据来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66.html -
了解详情
一犯罪之意图,同样使转化犯的提出毫无意义,也使司法实践存在困惑:司法实践凭什么确定行为人最后定罪处刑的犯罪由与其同时的另一犯罪转化而来?将这种现象纳入罪 的从重处罚的情节。实际上,《补充规定》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以贪污罪论处”并无不妥,关键是应当将其理解为行为人主观上有不退还的故意,客观上有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方式以及处刑轻重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当时侵占罪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国家工作人员 贪污罪。虽然如此,当此罪名出现后,仍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犯罪客观要件。 1.3.1 侵占罪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系表明犯罪是由什么人实施的要件,或曰行为必须由什么人实 施才能构成犯罪的要件。有的学者认为,侵占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0.html -
了解详情
其从中牟利,甲、乙及其亲属朋友均认为甲只是一名村里选出来的书记而不是什么国家任命的官员,万一将来出了事大不了将款项退还村民即可,于是甲遂截留了一部分 案例中的村书记甲及其妻子乙,他们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一样,都是直观地认为贪污罪的主体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等当官的,但事实上刑法以及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570.html -
了解详情
情节严重的,也能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表明,贪污罪的数额起点不是5000元,说贪污罪没有数额起点也不过分。{85}《刑法》第140条之所以明文规定 。{90} 笔者倒认为,司法解释将盗伐林木罪的定罪起点限定为2立方米以上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因为盗伐林木未达2立方米以上的,行为对盗伐林木罪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68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方式以及处刑轻重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当时侵占罪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国家工作人员 贪污罪。虽然如此,当此罪名出现后,仍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犯罪客观要件。 1.3.1 侵占罪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系表明犯罪是由什么人实施的要件,或曰行为必须由什么人实 施才能构成犯罪的要件。有的学者认为,侵占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3.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属于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存在着不同认识。 在刑法修订前,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范围是一致的,刑法修订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之中,所以危害性更大。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用于一般用途的挪用者其本身就没有什么偿还能力,因为此类挪用者在挪用公款后缺乏资本经营运作以尽早还款,因而使公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2.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 (二)刑法司法解释的矛盾 从贪污贿赂罪的立法发展看,贪污罪与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一直是相同的。1997年修订刑法时,在《刑法》第382条第 罪、挪用资金罪中,刑法都没有规定受委托人员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司法解释凭什么规定受委托人员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呢?司法解释必须恪守解释权限。在罪刑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57.html -
了解详情
的国家工作人员等特定人员利用从事公务活动的便利实施的,将职务等同于公务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在1997 年刑法修订之后,由于增加了职务侵占罪3,再将职务等同于 予以明确规定,这就为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如贪污罪、受贿罪的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说明这些犯罪的实施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了从事公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