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监督特征,并具有重要性与可能性者,则皆适用抗诉制度。具体包括: (1)根据二审终审制所形成的判决书,应皆可抗诉。 (2)适用一审终审制所形成的判决书 ,检察院均不可抗诉,而只能选择其他方式实施监督。而若决定书针对的乃是司法行政属性的事项,则应看它是否具有事件的独立性及其重要性。据此分析,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3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情节,对犯罪分子是否确有悔改,适用缓刑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考虑较少,判决书中也鲜有分析。犯罪情节是已发生的事实,相对易于把握,客观性比较强, )增设缓刑延长考验期制度 新刑法增加了缓刑人员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23.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的因果联系。具体来说,司法独立的核心指国家将审判权交给法院行使,立法行政机构不得行使审判权;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 ,将无法说服文本的读者法官自己、被告以及上诉法院法官甚至广大民众等。判决书基于事实和法律的充分、有力的说理,必然能让当事人无话可说,心服口服。 结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3.html -
了解详情
即是否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以及是否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没有上述情形,缓刑考验期满 说明和充分论证,将缓刑适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揭示出来。一份说理性很强的判决书会使当事人及关注本案结果的人们明确缓刑适用的运作过程和根据,从而能够有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99.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得当,适用的法律条文与案件性质、主要事实是否一致,有无适用已经废止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司法解释; (五)一审程序有无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违法 递交申诉状。 第一百三十三条 律师可以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申请再审应在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进行。 第一百三十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42.html -
了解详情
即是否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以及是否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没有上述情形,缓刑考验期满 说明和充分论证,将缓刑适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揭示出来。一份说理性很强的判决书会使当事人及关注本案结果的人们明确缓刑适用的运作过程和根据,从而能够有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4.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和公正处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深入,不服终审裁决申请再审的案件的数量巨增,审判监督程序承载着的案件任务日益繁重,制度缺陷日渐凸显, 的捺印,送达文书名称中填写(2009)民初字第125号,但究竟是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却未填。 (3)、程序方面 由于将开庭笔录的前部分均已打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99.html -
了解详情
查阅合议笔录和审委会笔录,这样,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好象是在搞暗箱操作,除判决书中表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一笼统的理由外,谁也不知道法官对 增设缓刑“延长考验期”制度 新刑法增加了缓刑人员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3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情节,对犯罪分子是否确有悔改,适用缓刑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考虑较少,判决书中也鲜有分析。犯罪情节是已发生的事实,相对易于把握,客观性比较强, )增设缓刑延长考验期制度 新刑法增加了缓刑人员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76.html -
了解详情
近年来,在法院实现的审判长考核制度,审判长有权直接制发判决书,有助于改变这种现象。 此外,还有权力机关对具体个案监督、行政干预和党委审批案件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 自己已审理并已生效案件的状态,这样在程序上是不合理的,且这样的再审程序也非常凌乱,立法也无从修正,不如抛弃,取而代之以四级三审制,则可较好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