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5)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这些理由为当事人 。对在民事诉讼中伪造或变造书证,证人作伪证在大陆法系国家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故当事人以此种理由提出再审之诉,民诉法要求须提出确定的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6.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亲属的安全,促使司法机关依法公正办理职务犯罪案件。 3、可行性 异地公诉制度完全与现行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和程序兼容,不会导致大修大补的问题。而且 受贿案,在山东济南审判。 [6]如青岛市副市长张某受贿案由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青岛市副市长罗某受贿案由泰安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李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9.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冤案最终一定会得到平反。 2002年12月30日,渑池县人民法院对杜保乾受贿、报复陷害一案进行宣判。法院认定其受贿罪和报复陷害罪成立。鉴于被告人杜保 再审程序。 表面看来,这种对案件事实真相的强调,体现了立法者对于司法认识论的高度重视。但实际上,这属于一种以哲学认识论上的完美主义掩盖国家刑事追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分追求客观真实,往往会影响到程序的公正,司法实践中必然会发生不择手段和过火的违法现象,从而降低人权的保护 沉默权的限制应该界定在必须得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配合才能查清的案件,以及重大恶性刑事案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司法人员特别是一线侦查人员和审查批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6.html -
了解详情
吏治从严的政策。 (3)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缺陷凸现。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受贿的内容仅仅限于财物,被动型受贿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些过于严格 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等作为方式,否则就不构成犯罪,事实上行为人没有舞弊的不移交刑事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往往很大,特别是有的行政执法机关的领导根本就用不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39.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人员, 而对于非国有单位工作人员的斡旋受贿行为、介绍贿赂行为, 刑法并没有规制。但近年来, 学校、医院等介绍贿赂案件频发, 对这种情况不加惩治必将对社会产生 受贿双方都应受到追究, 不能以其追求的是何种利益而确定其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因为无论行贿者获得是否是不正当利益, 其行为都侵害了职务行为的廉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0.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看,将物质性利益纳入贿赂罪打击范围已是刻不容缓,否则难以有效打击和预防犯罪;从国外刑事立法和理论见解看,传统的仅以财物作为受贿罪对象的立法已颇为少见,将财产性 送财人是否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了利益。 (5)以打麻将为名受贿案件的认定。首先,从行贿受贿双方的人员构成看,被放铳者多为掌管某种实权的国家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2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资源的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刑事案件多发,而司法资源有限,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既能提高诉讼效率,又能保证案件质量,使 罪,即不同种罪名,而将同种数罪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如被告人王某受贿近百次,受贿金额达50万元,其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中的绝大部分,表示认罪,只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4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分追求客观真实,往往会影响到程序的公正,司法实践中必然会发生不择手段和过火的违法现象,从而降低人权的保护 对沉默权的限制应该界定在必须得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配合才能查清的案件,以及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司法人员特别是一线侦查人员和审查批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9.html -
了解详情
,最大限度地挖掘多种证据信息。笔者曾指挥查办了一起发生在建筑领域的特大受贿案件,犯罪分子系某工程副总指挥。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几位正副指挥的职责分工 是方法问题,并不能以后者否定前者。持否定意见者则认为,贿赂犯罪证据应严格按照刑事证据基本属性来衡量,如果证据本身的合法性都没有保证,哪里还有资格作为定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