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原则,对一审法院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规定了消极的法律后果…… 然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不久,由于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即通过法律 作出的未生效裁判,检察机关“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出抗诉,从而引起二审程序;对于法院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有权提起控诉,从而直接引起再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92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另外采用混合式诉讼程序的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也同样在本国的立法上对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作出了 相应的规定。 我国1996年 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 不服法院对该证据的采信而提起上诉,这不仅导致二审案件的增多,同时也导致二审的困惑。基于此,《刑事诉讼法》应将所谓的主 要证据作出必要的定义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1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判决时,原生效的民事一审则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 合法权益。 3、确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符合刑事诉讼法立法原意。目前,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同时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查明案情,节省人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3.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地位,《刑事诉讼法》与《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也对其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这种程度的立法已经难以适应司法实践的快速发展 监督的主动权。 3.法律规定缺失导致监督刚性不足。如《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检察机关发现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审理案件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但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5.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法院一审审理完毕后由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退回检察机关补充侦查。 二、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存在的程序回逆情形 由于我国长期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刑事政策 证据不足,更应作出无罪判决。显而易见,二审或死刑复核程序中原判决事实不清(事实错误)证据不足的发回重审,与《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规定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85.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被忽略的情况就是,法官不认真看卷、研究卷宗材料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二审程序中尤为突出),在未吃透案情的情况下,量刑工作当然会失之轻率, ,其后果可能超过十次犯罪。 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刑事立法界、司法界、学术界对于公正的审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这些有关审判程序的研究和实践基本围绕着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26.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律师的执业风险。关于本罪的设置理由,立法机关作了如下说明:在新的刑事诉讼法施行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在 伪证罪在实体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加以明确的话,律师伪证罪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程序上:允许作为控方的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随时可以根据刑法第306条律师伪证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规定维持原判用判决,刑事诉讼法规定维持原判用裁定,这一冲突从表面上看只是两部法律对维持原判是处理程序问题还是实体问题的看法不同,从实质上则反映 是例外),对当事人而言,改判和维持原判是实体的处理结果,所以用判决;刑事诉讼法中二审裁判的对象有时针对当事人,如改判,更多针对一审法院,如发回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66.html -
了解详情
原一审刑事判决时,原生效的民事一审则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迟延 通过独立的民事诉讼或附带民事诉讼两种程序得到的救济效果不同一。其原因有二:一是立法上,无论是刑事诉讼法还是民事诉讼法均缺乏相应的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5.html -
了解详情
未生效的判决、裁定无权抗诉。 对于未生效的判决、裁定能否抗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简称《刑诉法》)与《民诉法》作了不同的规定。 《刑诉法》 。而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新证据大部分是由一方当事人提供。此种在一审、二审中不出示新证据,在再审程序中搞突然袭击的做法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已日益暴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