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第十一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同一裁决,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双方当事人 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90.html -
了解详情
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其遗属依据《广东省企业职工假期待遇死亡抚恤待遇暂行规定》主张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金(或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的 单位申请撤销的理由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范围。19.劳动者在仲裁时仅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后在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6170.html -
了解详情
的仲裁管辖规则与诉讼管辖规则存在一定差异,如何正确适用规则选择案件的管辖机构(劳动仲裁委/人民法院)或者改变案件的管辖机构,需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斟酌。笔者就以自己 机构的尝试。二、诉讼阶段《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5915.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问题在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即"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 单项事件。目前审判实践中大部分倾向的还是第一种意见,即以月作为单元逐月计算仲裁时效,对超过时效部分的不予支持,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试想,如果将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867.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问题在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即"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 单项事件。目前审判实践中大部分倾向的还是第一种意见,即以月作为单元逐月计算仲裁时效,对超过时效部分的不予支持,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试想,如果将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735.html -
了解详情
: 一、劳动者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起算点的确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可知, 请求。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349.html -
了解详情
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我们制定了《山东省 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条 依本规则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947.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为此,《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即使有了 协商的;(3)职工请求工会、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业主管部门、劳动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争议的;(4)申请仲裁的。主张上述情形存在的当事人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336.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程序设置上的原因也产生一些问题, 按司法解释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实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该裁决不发生 导致矛盾激化,特别是群体性案件更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3、重视调解工作。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具有劳动合同关系,争议解决后,劳动者还可能在单位工作,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1.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来解决纠纷。当事人一方可以不 在用人单位一方,劳动者对这些证据是不可能具有举证能力的。如果一律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适用 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有失偏颇。从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