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 从上述结论认识结果加重犯的主观心理构成不难看出,无论产生了怎样的加重结果,行为人对该结果的主观态度都包含在对行为的主观心态之中。任何一个理性的 阐明。换句话说,控制原则仅仅告诉人们,当实施了某一行为的时候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但一旦进一步追问处罚的程度如何时,其说明力便显得力不从心了。这就需要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262.html -
了解详情
{12}。而由于前行为毕竟不属于实行行为,为了不过分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不能为了追究刑事责任而将前行为无限前溯,必须局限于与实行行为紧密相接的危险 种否定评价{27}。因此,如何为这种评价寻找到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使之既不至于扩大或者缩小过失犯的处罚范围,也不至于在保护被害人利益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之间失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189.html -
了解详情
的追究较少,表现出一种失衡态势。 3.4 环境问责程序 是指如何问,即通过怎样的程序展开问责。问责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环境问责制度能否顺利 专门行政问责机关(主要是审计机关和监察机关)的问责。(4)社会处罚。政府必须履行环境职能和义务,保护环境不受到污染与破坏,不影响到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973.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不能指望学说具有该种效果。解释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其共谋共同正犯的处罚范围,但也仅限于此。在此之上,就只能寄希望于立法了。尽管如此,还是 》,《法学セミナー》1962年6月号以下连载。 [14]如[日]团藤重光:《刑事诉讼法纲要》,1943年版,第479页以下。另外,他还认为:判例不是法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95.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的感觉。因为,从属性说的基础是实行从属性,如果没有发生一定的危险性,就不应当作未遂犯受到处罚,未遂教唆的处罚范围根据共犯从属性说,应当比根据 构成要件的解释来确定,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属于违法身份的场合,再进一步考虑共犯是否具有从属性,成立怎样的共犯。违法身份意味着能够惹起成为相应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86.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的行为,刑法是社会防卫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对所谓的类型化的抽象危险行为的处罚,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表现得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这样说,抽象危险 符合刑法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之外,风险控制的刑事司法政策还应当受到更高位阶的约束。虽然刑法是应对刑事犯罪的专业法律,但并不是全部。其还要受到上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501.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现在没有人采纳共犯借用犯说。于是,可罚从属性问题表现为,认为共犯的处罚根据与正犯完全独立(纯粹惹起说)与讨论共犯从属于正犯的构成要件、 年版,第194~195页。 [23]参见[日]齐藤金作:共谋共同正犯の理论,《刑事法讲座》1952年第3卷。 [24]黎宏:《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5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价值,规则和原则虽然在表现方式上不同,但密不可分,规则为体现原则而订立,并受到原则的制约。 为何会出现罪刑法定原则,这主要应归功于西方学者提出的三权分立 规定要处罚的行为,国家就不能给予处罚,即使规定了要处罚的行为,也需依法进行,不可随意为之。就此而言,刑事古典学派倡扬的罪刑法定主义是以个人自由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9.html -
了解详情
。[35] 从老年人犯罪概念中的60周岁界限到刑事责任年龄上限的设置,可以看到一种综合性的考虑,既要使老年犯罪人受到刑事司法一定程度的照顾,又要防止这种照顾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张小洁:《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第35页。 [40]熊立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36.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公众能够预见自己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在刑法上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可预见性是刑法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刑法公正、平等性 以上刑罚,因此也就不能构成我国刑法意义上的累犯。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醉驾行为人在受到刑事处罚之后,再次醉驾的行为也时常发生,如何对其进行规制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