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有所区别。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将依法改判作为一种处理方法对待。我国三大诉讼法对此加以了规定,其内容大同小异。以民事诉讼法为例,现行《民事诉讼法 高,与此同时,它则省去了案件被再次审判和被再次上诉的成本。可见,依法改判是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正因为依法改判相对于发回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6.html -
了解详情
的安定性角度出发,要求判决确定之后,无论该判决是否存在误判,当事人均应受判决的拘束,不得就该判决的内容再进行争执,同时,法院也应当尊重自己所作出的判断,不得 的过度适用必然妨碍既判力理论和制度的形成。与“有错必纠”的诉讼观念相联系,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再审制度不加限制的过度适用必然会妨碍既判力理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公众心目丧失了,将直接影响的是司法公正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2、赋予检察院民事抗诉的任意权把公权转化为私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6条的 案件的再审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76.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对监督权狭隘的认识,民事诉讼法第12条只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即将检察机关在民事领域中的全部监督内容仅界定为” 主张以“公益说和广义监督权说相结合的原则”作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对此笔者表示赞同。因为,这种理论直接反映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09.html -
了解详情
生效,质物自交付时生效,“物保”的内容在调解协议中列明即可。而在案外人担保之情形,有“人保”和“物保”之分,原则上与合同担保相同,应遵守有关 担保内容以协调协议中的担保内容为准。其次,由“案外人”为调解协议的当事人提供担保,其只是“私法”意义上的担保人,应该没有民事诉讼法上的诉讼地位,不属于诉讼参与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论上,义务说还不能准确地说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关系。如果认为举证责任的性质是当事人的义务,就无法解释法院为何要调查收集证据, 与败诉风险说在理论上不能分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负担说强调责任的分担,败诉风险说则强调分担的内容是风险。举证责任与合同风险责任、保险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61.html -
了解详情
采用的续审主义观点。第二审不再对第一审全部的内容重新进行审理,而是以一审为前提对当事人不满意一审的部分继续进行审理。这种转变就使得上诉不加重原则的 成为了现代法制条件下民事诉讼二审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上诉不加重原则的法律依据 上诉不加重原则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中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其实,作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46.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主观过错较大,若当事人是故意逾期举证为了证据突袭的,出于有效规范当事人举证行为、维护程序安定的制度目的,应该对这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施以严厉的失权 必要的,现有规定仅存在于司法解释中,其法律效力有限。笔者建议在民事诉讼法中增设法官释明权的具体规定,使其具备更高的法律效力,从而对法官行使释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365.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直接体现人权保护的内容,但并不能据此认为我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没有人权保护的价值,相反,民事、行政检察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之一 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司法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检察机关一般不会主动予以监督,以尊重民事案件的私权自治原则。 3.主要体现为程序保障--不代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8373.html -
了解详情
最大。所谓最具有制度创新意义,是指举证时限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它的设置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直实行的“随时提出主义”,使诉讼主张和诉讼资料的提出 的争点收集和提供证据反驳,这显然违反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原则,也违背了“武器对等”意义上的程序公正。《证据规定》第32条虽然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7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