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归于无效,也使得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程序极为不公正。由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程序规则过分简略,在实践中操作上产生了一些困难,一方面造成 检察机关的抗诉权与法院审判权发生冲突,产生了无法解决的矛盾,建议取消民事抗诉权.从我国现阶段司法实践来看,人们普遍对“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等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1.html -
了解详情
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共同诉讼就是最典型的主观的诉的合并,即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 诉的声明要求法院作出同一的判决。例如:本文多次列举的例子,原告根据民事实体法上的财产所有权可以行使返还请求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9.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当事人在诉讼中必然有意思自由,必然有处分自己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的权利,民事程序选择权作为一项程序权利,是立法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由,对当事人进行程序 无管辖权的法院管辖8.(三)选择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这种权利。该法第427条在规定了简易程序的标的后,以“但书”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54.html -
了解详情
说认为,诉讼法律行为会引起实体法上的效果甚至包括了实体法的内容,这是因为诉讼法对实体法内容的吸收所造成的,但是并不影响诉讼行为的独立性质。对于此类情况 和不违背诉讼公正的前提之下,为了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和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些任意规范,这些任意规范的公益色彩并不重。当然,任意规范必须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4.html -
了解详情
)律师和法官谁更应回避?“为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法律规定,从工作机制上防止和消除少数审判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确保司法 可以不经当事人的授权而提出回避申请。(2)当事人知情权没有落实。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事由是以“关系”为核心内容的,这种“关系”能否被公开、多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0.html -
了解详情
等。为防止法院行使阐明权影响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一方当事人阐明的情况必要时告知对方当事人,同时也允许当事人对法院 相一致的诉讼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当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在法律上保障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时的独立性和意思自由,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2.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层意思是,既使被告在答辩期限内不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仍将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程序进行审理。也就是人民法院将继续案件的审理程序,组成合议庭(如果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104页。[2]防御方法一般指被告在民事诉讼中为了支持或维持有利于自己的主张所提出的各种事实、证据、证据抗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0.html -
了解详情
一点尤其体现在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上。(四)一些重要原则的缺失《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诸多基本原则,但有关公平、效益、信用的重要原则我们还没有 指导下进行。共同指导意味着行政权和司法权同时介入。法院没有通过诉讼程序就提前介入当事人民事纠纷的调解中,有悖不告不理原则,导致司法权的非程序扩张,无论调解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42.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也可能成为法官限制一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杀手锏”。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似乎并不是一个很紧迫的课题,未能受到充分的重视。那么,在 该方当事人承担因此而增加的诉讼费用。3.申请回避权与诚信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制度的适用对象、回避条件、回避的程序与效果,但没有对滥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66.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的范畴。[⑨]与此不同的是,对于诉讼过程中的各种程序性事项,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使用裁定来处理的情形并不是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采取决定、命令、 (3)有些裁定可以上诉,而决定一律不许上诉。[⑩]其实,这种解释只是根据现有规定企图去寻找决定与裁定有什么区别,它并不能说明为什么对于有些事项应当使用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