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困窘:尽管《行政诉讼法》和《若干规定》明文规定,对行政撤诉申请,法院应予以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全面而严格的司法审查,进而以裁定之法律文书形式作出是否 时,以程序性审查为原则。 (5)行政行为作出的程序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层级。若被告的行政行为是依正式听证程序作出的,法院在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8.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的过程中无疑是遵循着某一个未有明文的规则,并用这个规则将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排除在法律适用之外(但它同时又显然忽视了比如《湖北省公路规费征收管理条例》 措施作为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最早出现在1989年4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中。该法第11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6.html -
了解详情
与经验。通过比较,笔者发现,制度借鉴过程中的变形才是引发法律适用误区的根本原因。 (一)基于公益考量的确认违法判决与域外确认违法判决迥异 鉴于《若干解释 画上等号。仔细地梳理《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和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发现不论是日本的情事判决,还是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判决,都有一项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7.html -
了解详情
含义,一是按宪法规定的解释程序和权限,对宪法条文的具体含义、精神做出说明,这种解释确保宪法的原意,是解释所有法律文件的首要的和基本规则。[21]二是 的。 2.通过扩大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审查标准的宪法解释来保护社会权。首先,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3.html -
了解详情
如此特别,以致是个明显错误。在对分配稀有资源的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法院要求行政机关提出一个不含裁量因素的程序标准或者创造一个供选择时使用的实体 也一直在行使这种解释权,只是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1989年出台的《行政诉讼法》将规章、法规的解释权划给国务院,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又将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66.html -
了解详情
由中央立法提供完善的程序和标准,在这个前提下推进分权,允许地方性法规在一定权限内针对地方性事务享有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原则。不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 做法,我国在学术研究中也早有主张。[10]这种主张在近年来《行政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乃至《行政强制法(草案)》起草过程中得到吸收采纳,令人感到欣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79.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无法迅速地体现在实定法中,因此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可以抽象表述为只要公权力主体的行为对相对人值得法律保护的利益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法院又能够 职能作用,首先法院要加大行政审判权的介入深度,立足行政诉讼法的宗旨,正确理解立案条件,大胆受理边缘案件;其次法院要充分利用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扩大社会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82.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 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所以在行政诉讼中,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不管是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11.html -
了解详情
有针对性的改革试验,就动辄提出一些十分具体的制度设计,那么,这种对策研究也是难获正果的。自从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完成以来,法学界提出了多部旨在推动刑事 于法律的颁布和法律体系的完善,而应将法律的可实施性视为立法的生命和灵魂。法律规范要得到有效的实施,不能过分依靠相关细则、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甚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34.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有一支具 有专业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的法官队伍,专业知识强,执法水平高,对法律的适用更准确,并且严格按 照法律程序办案,独立行使审判权,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2条、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 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 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