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的抗辩事由规定在《德国刑法典》第34条(紧急避险)。在行为具有违法性之后,原告要继续证明被告的过错,被告是故意还是过失属于第二阶段考虑的问题。 尽管《 是否具有过错的阶段进行相冲突利益之间的考量,而在这样的阶段进行利益的考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考量,对所谓营业权与隐私权的侵犯行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2.html -
了解详情
与非罪的评价过程中,除了运用犯罪构成之外,还存在两个辅助性标准,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违法阻却事由和犯罪概念。后者作为除罪标准从否定方面将行为排除犯罪圈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5页。 [15][德]雅科布斯:《刑法保护什么:法益还是规范适用》,王世洲译,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1.html -
了解详情
判处自由刑并科罚金时,对罚金部分可以缓刑也可以实际执行。第三种态度是不能对与自由刑并科的罚金刑适用缓刑。例如96年瑞士联邦刑法典第 犯罪的;(2)丧失危害社会能力的聋哑人、盲人和其他病残者犯罪的;(3)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过失造成不应有损害,因而构成犯罪的;(4)犯罪中止的;(5)犯罪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0.html -
了解详情
有犯罪人不满18岁的,犯罪人是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的等。其他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事实或情节,有犯罪以后自首、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等。对这些 律师为其辩护的被告人,应问其收到起诉书的时间,对起诉书上认定的犯罪事实有什么意见和看法?让其充分发表。从被告人陈述中,了解哪些事实清楚,能够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76.html -
了解详情
特称其为第二性规则。[注释] 第一性规则所规范的法律关系就是“权利——义务”关系,[注释]这是法律关系元形式之一,但是,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在某些情形下,对于人们的行为 为无义务(自由)。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甲之无权利”系指甲无权利要求乙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例1:在紧急避险状态中,乙可以损害甲的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87.html -
了解详情
:(1)调查取证难控辩双方在调查取证方面的权利也不平等:控诉方取证没有什么限制,而且可以使用强制性措施,而辩方取证却受到种种限制。主要表现为:第一, 。但是司法实践中,当被告人向法庭提出自己的有罪供述是侦查人员的刑讯逼供所为或自己是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等主张时,法官往往要求被告出示证据,否则不予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56.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的抗辩事由规定在《德国刑法典》第34条(紧急避险)。在行为具有违法性之后,原告要继续证明被告的过错,被告是故意还是过失属于第二阶段考虑的问题。尽管《德国 的责任是因缺乏违法性而不能成立还是没有过错而不能成立,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正如著名学者海因。科茨教授所言:“人们几乎无法想象相互对立的新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25.html -
了解详情
其财物的任意行为。在有的情形中,所有权人却无此权利,如在紧急避险中,他无权利要求紧急避险人不侵占或损毁其财产。2.自由-无权利:所有权人有自由对 它一古脑地将物和行为都视为权利的客体,反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了。实际上,什么是权利的客体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权利的客体这样一个概念,如果我们将权利关系所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9.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按照原刑法第79条的规定适用法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2、紧急避险过当紧急避险过当的情况类似于防卫过当,不再赘述。3、中止犯对于中止 电网防盗行为在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安全,但是法律事先没有做出此类规定,有权对什么是“其他危险方法”做出法律解释的国家机关没有对此做出解释。专门的国家机关没有做或者连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17.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犯罪构成理论总体上是对控方有利的,这使得刑事案件控诉容易而辩护困难。尤其在出现诱惑侦查、免责但并不阻却违法性的紧急避险等情况时,个人要进行 是不理性的,这种不理性必须经由概念的形成方法予以克服。现实的世界本身很难说有什么秩序和理性,必须通过在它之外的主体才能赋予其秩序和理性。换言之,并没有独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