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对侮辱诽谤罪做了明确规定.在构成要件上,民法与刑法对侮辱或诽谤行为的理解并无二致,都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但是刑法要求行为以及后果要达到"情节严重",方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对"情节严重"的判断,需衡量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8134.html -
了解详情
、电梯间、楼道间和工作人员办公室等法院公共区域内喧哗吵闹,甚至公然侮辱、诽谤、殴打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毁损法院公共设施和办公物品等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对 ,一些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因不满诉讼结果,向法官随意发泄不满情绪,无理纠缠、侮辱威胁甚至直接侵害法官人身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还出现了如电话恐吓,邮寄危险物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7695.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提要】最新出台的司法意见对于未成年案件中的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强制猥亵、侮辱的认定提出了有益探索,为在所有案件中一般性地适用该项情节提供了有益思路。 11期。 ⒃参见于志刚:《双层社会的形成与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颁行为背景的思索》,载《法学》2013年第10期。 ⒄参见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704.html -
了解详情
是具有明显不真实的事实。对于符合上述要求的已揭露的事实进行评论,即使该事实具有诽谤性,或者不真实,媒体发表评论都不负侵权责任。以故意编造或者明显虚假的新闻事实 诽谤,不是故意贬损他人人格,就不是侵权。如果评论中有贬损人格尊严的侮辱、诽谤性言辞,则为侵权。其标准,应以人格是否受到侵害为标准。有学者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40.html -
了解详情
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从该法条可以看出,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两 真实。二是一定要注意新闻语言措辞, 不乱下结论, 不使用激烈的、夸大的甚至侮辱人格的言辞。三是要保留采访根据。要保留好采访记录、当事人电话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4899.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 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询问证人、鉴定人、勘验人不得使用威胁、侮辱及不适当引导证人的言语和方式。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739.html -
了解详情
内处于不利地位。 从表意人的角度看,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新闻出版自由能够对诽谤诉讼形成一般性的限制。一般性限制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任何名誉侵害权案中,要保护 依据,我们不得而知,批复对此仅一带而过。 复函3: 《青春》杂志社刊登唐敏撰写的侮辱、诽谤死者王练忠及原告的《太姥山妖氛》一文,编辑部未尽到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664.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 亲属自身的民法人格权角度的考察。但另一方面,尸体是人类过去同胞的遗存,侮辱尸体(不论死者是谁)伤害了作为人类的共同感情,因而侵犯了社会利益。这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00.html -
了解详情
。(3)转载作品中没有作为新闻媒体职业要求明显可以判断的虚假事实或者侮辱、诽谤语言。如果转载者按照新闻媒体的职业要求不能审查被转载作品的上述内容的 认定为新闻侵权抗辩滥用: 1.明知事实虚假或者放任事实是否真实 新闻媒体公布具有诽谤性的消息或者实施的新闻行为具有违法性,具有新闻侵权抗辩事由,但媒体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95.html -
了解详情
的责任也不同,比如说,双方在公众场合,气人者用语激烈,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诽谤,受害人无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气绝身亡的,行为人恐怕就要负刑事责任了。如果 的责任也不同,比如说,双方在公众场合,气人者用语激烈,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诽谤,受害人无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气绝身亡的,行为人恐怕就要负刑事责任了。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5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