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的行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用人单位在雇佣劳动者时,仅仅只与其口头约定试用期 。总之,笔者建议立法在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的同时,取消仲裁前置的规定,允许当事人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适当改革和完善,简化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2681.html -
了解详情
工资报酬这两大类案由上。施行后,案件类型逐渐扩大到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竞业限制补偿金、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 案件审理周期过长的现状与立法初衷不契合。我国实行劳动诉讼仲裁前置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仲裁程序,将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内部、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及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883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定,不按规范操作,将业务层层发包,而且不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工伤或欠薪纠纷,相互推萎,导致农民工维权取证难,不知道应该向谁主张权利 争议的处理,必须要先走劳动仲裁程序,不服仲裁裁决再向法院起诉,有些用人单位正是抓住这点,滥用诉权。在实践过程中,这样必经的前置程序无疑耗费了农民工维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703.html -
了解详情
股东有权代公司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 1994 年在《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对外发生经济合同纠纷,控制合营企业的外方与卖方有利害关系 ,国营企业的中方应以谁的 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股东必须书面向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等提出请求。但该前置程序完全是程序性的,无论股东起诉是否有充分理由,董事会或监事会等拒绝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2.html -
了解详情
不良老板敢于铤而走险。 首先,欠薪的性质。工资争议的实质是一种劳动纠纷,既为争议,则必须面临一个前置问题,即争议是否真的存在?争议的是非曲直标准是什么?而解决此前置问题,就必须借助劳动仲裁和司法的力量。劳动部早在1994年颁布的部门规章《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里就明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73.html -
了解详情
1、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案件; 2、双方当事人依法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 3、依法应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 4、 条款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是劳动争议,依据劳动仲裁前置原则,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告知原告向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865.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不支付补偿费,员工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133~136 规定,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应执行仲裁前置程序。因竞业限制而产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1237.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和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应对调整劳动者工作内容的合理依据承担举证责任。(三)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调整工作内容与工资报酬的有关调解,当事人可按约定履行。劳动 劳动力在本市就业引发纠纷的是否应受仲裁前置约束外地劳动者在本市就业产生的争议,经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976.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由于目前我国的用工制度尚未完善,很多用人单位未与外来务工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使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往往保留在用人单位处。对于工伤员工来讲,无劳动 的观点,如果事实有争议,应当实行仲裁前置;如果事实没有争议,只是适用法律有争议,那么工伤认定部门可以直接适用法律对劳动关系作出确认。笔者赞同第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166.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了法院对相关民事争议的管辖权。 三是法律授权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有裁决程序前置的如劳动争议、土地权属争议、房屋拆迁争议、商标专利权属争议,对这些行为 ,裁决的内容是明确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从属性上看,行政裁决类似于仲裁,但由于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依行政职权作出,故仍归属具体行政行为。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7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