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物证之复制品、照片之证明恐怕问题会更甚,但事实上不然。笔者认为立法机关对此的要求应是希望公证机关能对复制品、照片所反映内容是否与原物相符合作证明,这 、商事领域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当事人通过行使程序权利对自己的实体权利进行自由处分,但域外证据证明制度却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9.html -
了解详情
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为: 1、附带民事诉讼仍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这一原则是民事诉讼区别于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是否就自己所受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4] 邵世星、刘远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 陈殿福著《浅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134条规定:法官应规定将证据通知对方的期限,如有需要,并规定通知的方式,必要时可采取强制处分。该法第135条规定:法官可以摈弃那些没有适时 绝对化。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应充分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立法是在有错必究的原则指导下制定的,最大限度地发现客观真实,以满足人们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的制度。 民事诉讼起源于当事人的起诉,并实行不告不理和处分原则,正如古罗马的法谚所言,没有原告也就没有 解决纠纷,社会效果反而往往适得其反。 五、立案登记制度不宜简单移植 由于立案审查制度的上述弊端,有人主张废除立案审查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只要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7.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进程中基本人权的保护加以展开。 一 从自由权的角度看,在民事诉讼中,一方面当事人具有肯定的自由,即有决策的自由、处分的自由;另一方面,当事人具有 原则,这是个醒目的法制原则,这种制度提供法律的平等或法律之下的平等[16]。 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私权纠纷,民事诉讼对于当事人平等权的人权保护尤显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0.html -
了解详情
纪律处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方式都是行政责任方式或刑事责任方式。《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民事司法赔偿属于民事责任方式。这说明,我国民事诉讼法律 就是一个突出表现。 第一,现代民事程序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宪法性原则尚未真正确立,致使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体系的全面构建缺乏必要的理论根基。西方现代程序法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0.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学术界争议主要集中于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本身是否为证明对象。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实体法事实、法律争点和 意见》(试行)第142条、第155条、第156条、第157等规定公平责任原则;《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4.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时间上予以限制。[14]其次,立法者设定举证时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在民事诉讼领域中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是 134条、第135条规定:法官应规定将证据通知对方的期限,如有需要,并规定通知的方式,必要时可采取强制处分、法官可以摒弃那些没有适时通知对方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0.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定。 二、我国民事诉讼停止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关诉讼中止的制度设计,使诉权单方面服从于审判权的安排,与程序理性原则相违背,使诉讼中止 情理之中的事情,两者不过都是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而已。(4)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中止诉讼,但不变期间不因此受影响。(5)双方当事人耽误法庭辩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3.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项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处分的是客观方面的法律禁止性规定。以上规定说明第三稿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持审慎态度。在公共利益成为问题的地方,就是普通的民事诉讼也应该排除辩论原则的适用。[10]公然违背司法认知的自认必定为假,承认此类行为的效力无异于助纣为虐,有违司法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