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中的自诉权、上诉权、再审请求权及参与刑事审判的权利。其次,自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角度,获得国家法定的审判机关审判应视为其享有的重要权利。另外 的保障超越了采取的一般性国际法效力,具有司法上的意义”,“允许个人直接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诉讼”。13三、赋予公民诉讼权的法理基础确立公民诉讼权且赋予其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根植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当担司法宽容精神,以人权、民主、公正、平等、宽容为主要元素。基于宽严相济政策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罪的重要保障。 《试点办法》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律师援助,建立值班律师制度以为犯罪嫌疑人和被诉讼人提供有效的法律知识及律师帮助,且提出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将认罪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53.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刑事和解制度以及公诉机关与嫌疑人之间的审前协商现象,由于着眼于被告人和被害人、公诉机关和被告人之间的协商和谈判,现有的以对抗性为前提的刑诉 的确定和抗辩制的引入,意在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形态,不仅强化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防御能力,也欲通过严格程序以限制原来强大的国家追诉权。可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1.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人权的理论 现代司法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平衡。在刑事司法中,保障人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尊重;二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尊重。然而,国家力量相对于个人的力量总是显得无比强大,这就形成了国家方和被告方在参与诉讼方面的严重不平衡。这种力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497.html -
了解详情
最早确立于19世纪中后期的德国。当时任普鲁士司法部长的萨维尼指出:在对被告提起的刑事诉讼程序中,检察官作为法律的守护人,负有彻头彻尾实现法律要求的职责[ ,或者同时侵犯了社会和公民的利益,在刑事案件中,总是存在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国家这样的对立关系。作为司法工作者,公诉检察官在决定起诉或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69.html -
了解详情
逮捕时需要讯问犯罪嫌疑人和听取辩护人的意见;逮捕后,检察院还应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上述二项强制措施的完善有利于被监视居住人和被逮捕人的人权保障。但是, ,此次修正对二审程序的改革力度不大,多数案件二审是否应当开庭完全取决于法院,对被告方的要求没有予以考虑,这种修改似需细思量。通过发回重审变相上诉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43.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该省高院审理认为一审法院采用的证据和据以认定的事实难以否定。但鉴于4被告从检察机关起诉期间就陆续翻供,两审过程中又否认抢劫事实,且原作的有罪 逼取口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三)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是'96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566.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权滥用。目前,歧视性起诉理论在美国发展最为完善。美国检察官有选择犯罪嫌疑人和起诉罪名的权力。但是,美国最高法院在1898年Yick Wo v.Hopkins案中 权滥用理论方兴未艾,确立公诉裁量权的标准似乎任重而道远。随着各国人权保障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国家权力行使正当性的强调,公诉裁量权的进一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7.html -
了解详情
类犯罪嫌疑人,则该行为可能违反法律平等保护原则,从而因为违反宪法而构成公诉 权滥用。目前,歧视性起诉理论在美国发展最为完善。美国检察官有选择犯罪嫌疑人和起诉罪名的权力。但是,美国最高法院在1898年Yick Wo v.Hopkins案中认为,根据法律平等保护的宪法原则,联邦和各州都不允许进行歧视性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9.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国家侧重强调刑事立法对司法权的严格限制,以体现对人权(尤其是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犯罪人利益)的保障;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缩小性的限定解释,而且,这样的解释明显不利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我们认为,现行刑法的条文表达并无上述限定性的涵义存在,对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