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步骤,也是中国行政诉讼法制百年变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 第四,体现了证据合法性要求。第五,规范了行政诉讼中的调解。第六,完善了行政诉讼管辖、当事人、执行制度。第七,明确了反倾销、反补贴等特殊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125.html -
了解详情
代之以协调、调解,与行政裁决被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着莫大的关系。[9]似此,行政裁决可诉性问题不仅影响到了行政裁决制度的有效实施,而且事关 案范围,不符合设立行政裁决制度的初衷和目的。 (二)对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亦不会对相关的民事纠纷作出实质性处理 按照我国现行制度,行政诉讼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某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31.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畴,而是定性为妨害司法罪。 意大利刑法典第374条,在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以欺骗正在调查或司法实验的法官为目的,有意改变有关地点、物品或人身的 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70]和侵权责任[71]的补充遏制诉讼欺诈行为,那就没有必要再增设诉讼欺诈罪等来打击诉讼欺诈行为实施者。但正如前文所说,我国诉讼欺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是有必要进一步界定政府干预的目的。目前我国关于对私有产权的限制的理由在立法上一般笼统地规定为公共利益。但是,这一概念在征用制度的操作中并没有很具体可行 所述,这两种救济途径都不能单独地解决全部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了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途径。他认为,企业性质和产权界定是个民法问题,而非行政法问题。不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60.html -
了解详情
,(2):78-84。 [8]陈丹,唐茂华.试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与脱困日本苦情制度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84-87 ,2005,(5):16。 [12]应星,王庆华.涉法信访、行政诉讼与公民救济行动中的二重理性[C].洪范评论,3,(1).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75.html -
了解详情
与制约,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尤其是诉讼制度自身演变、完善的结果。 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明确将我国检察机关定性为法律监督机关,即检察 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5]赵钢:并非仅仅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没有心平气和地把接收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90.html -
了解详情
和权力配置,不仅会在证据制度的优化、诉讼模式的改造、受案范围的拓展、起诉条件的松绑、裁判方式的完善等方面发现积累、宝贵的行政审判经验。而且,更为 ,可法院却仍然深受《行政诉讼法》第50条有关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的制约,尽管将可调解案件转化为和解案件处理的司法实践不胜枚举。基于信息之于公民生产、生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523.html -
了解详情
不包括国有企业,有利于避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此外,还应看到,政府采购制度从建立到完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建立这个制度的初期,把政府采购规定在 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调解方案不服的,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的,调解不成立;如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的,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14.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第三是建立协调制度。由行政诉讼法中没有设立调解制度,导致司法实践中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原告撤诉来结案,这种结案办法在审判实践中 [11] 章志远:《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之初步探索》,载《中国公法网》,2004年1月17日。 [12] 杨福忠:《试论法律规范的正当性》,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7.html -
了解详情
的。 (二)村庄自治权和国家法律监督权对抗纠纷救济的司法模式 我国公法诉讼的种类目前只有行政诉讼,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础则是主观公权利理论,即行政相对人 》,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9]胡健:《论村民自治中罢免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