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而判处两名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就更多。如此大量地适用死刑,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来看,这些判决结果不无可疑和不当之处,但是,我们很难说它们违反了 年版,第8081页。 [7]同前注[6],第19页。 [8]左坚卫:《论中国传统死刑观的负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37.html -
了解详情
1人而判处两名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就更多。如此大量地适用死刑,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来看,这些判决结果不无可疑和不当之处,但是,我们很难说它们违反了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代序第1页。 ⑽[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⑾同前注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33.html -
了解详情
或悔罪态度及其人身危险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弱,因此,我国刑法在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刑罚适用之个别化需要,设置了自首制度,并将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9页。 [24]参见赵秉志:《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死刑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7.html -
了解详情
的、带有痛苦意义的具体刑事制裁措施,如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等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其一,有罪当罚,无罪不罚。即刑罚只能施于犯罪 出版社。 ③《刑法总论问题研究》,赵秉志/著,19%年版,中国法制出版社。 ④《论犯罪与刑罚》,〔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2002年版,中国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30.html -
了解详情
饶有趣味的是,区别说和同等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理论依据,都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问题是,从逻辑上讲,二者必有一伪,不可能全部正确。 刑事责任探究与认定》[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⑻田承春:《论单位犯罪处罚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65.html -
了解详情
5条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属于双面责任主义或积极责任主义。笔者认为,这与我国刑罚文化传统、现实社会状况等情势是相适应的。 就此来说,形势论之类的量刑 框架内对犯罪行为的进一步类型化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我们可以把确定量刑基准(基准刑)的过程比喻为军事上缩小包围圈的活动。 可见,确定量刑基准的基础性工作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500.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试图论证刑罚的一般预防作用十分有限,夸大刑罚一般预防的作用不仅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相违背,而且不利于刑罚公平和正义目标的实现,同时还与特殊预防产生 称为亡命徒的犯罪人,虽然明知自己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并确信犯罪后必然被判处重刑,却仍然要孤注一掷实施犯罪。对这一类犯罪人,刑罚的威慑力明显没有任何意义。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79.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试图论证刑罚的一般预防作用十分有限,夸大刑罚一般预防的作用不仅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相违背,而且不利于刑罚公平和正义目标的实现,同时还与特殊预防产生 称为亡命徒的犯罪人,虽然明知自己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并确信犯罪后必然被判处重刑,却仍然要孤注一掷实施犯罪。对这一类犯罪人,刑罚的威慑力明显没有任何意义。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78.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立法权,其价值在于严禁司法权的行使者任意定罪量刑,防止司法暴政,但这一原则并不能决定立法机关把什么行为视为犯罪而写入刑法,其伟大的价值在于司法实践而非 刑事法律具有谦抑性和宽和性,因此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并不等于严重的刑事责任必然导致严重的刑罚,这是符合刑罚个别论的刑罚理论的,而严重的刑事责任必然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88.html -
了解详情
起决定作用,对刑事责任的大小、刑罚的轻重也起着重要作用。犯罪报应论、罪刑相适应理论即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基础。但如果仅强调社会危害性而忽视犯罪人的 理论,在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等方面形成了统一。我国刑罚的适用就是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适用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的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