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大侵害行为 以上只是初步确定不法侵害的基本范围,但对于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刑事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所实施的重大侵害行为是否都为正当防卫的对象,仍需要研究。 在我国,刑法通说对不法侵害范围的理解一直受制于作为犯罪基本特征之一的刑事违法性概念。一般认为,只有兼具客观危害性与主观罪过性的这种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28.html -
了解详情
是犯罪的规定表明危害行为根据法律判断属于犯罪的唯一条件是符合犯罪构成,故刑事违法性就是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的法律类型。危害行为之所以被评价为犯罪,其 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使犯罪构成整体说明犯罪本质以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9] 实质解释论准确地界定了刑法但书规定根植于犯罪构成框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67.html -
了解详情
是犯罪的规定表明危害行为根据法律判断属于犯罪的唯一条件是符合犯罪构成,故刑事违法性就是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的法律类型。危害行为之所以被评价为犯罪,其 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使犯罪构成整体说明犯罪本质以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9] 实质解释论准确地界定了刑法但书规定根植于犯罪构成框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21.html -
了解详情
不存在矛盾。但随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立法者在什么样的行为具备应受刑事处罚的社会危害,应当规定为犯罪等问题上的争议日益增多,社会危害性与刑事 发展,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社会生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我国主要是依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07.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与基本特征的理解 依照法学界的通说,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性。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但这一观点引起 的制裁方法已经无能为力,[7](P60)已经达到了刑法要求的程度,即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与恩格斯的最极端'实际上是一个意思。[11](P82)因此,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8.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人道主义 的考虑。 在我国,如果以无期待可能性来解释无责任能力人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因,会出现很多 问题。对于诸如不能杀人、不得盗窃这样一些人类 所避免的损害时,才成立紧急避险 。[9]这种紧急避险属于正当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10]既然如此,紧急避险自然 不是犯罪,同样无需以期待可能性来解释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0.html -
了解详情
关联。 抽象性,即指德日犯罪构成理论结构的三个层次(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全然是抽象的思维概念,而并不具有具体形象的依托。这种抽象思维 体系或其他什么体系,是否有舍本逐末之嫌?{5}6 3.司法实践的适用性 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司法人员大体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四要件理论来解决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7.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民事侵权行为的正当化事由,因而在刑法理论中被归入依法令之行为而排除刑事违法性。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51条中即确立了自助行为适法性 ,民法 权利人所主张的权利超出其应有范围、价值额度等,其超出的部分具有明显的违法性。例如,债务人欠权利人3000元,但是权利人却直接取回了价值10000元的物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2.html -
了解详情
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时,才成立紧急避险 。[9]这种紧急避险属于正当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10]既然如此,紧急避险自然 不是犯罪,同样无需以期待可能性来解释这种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与所避免的损害相等时,在我国是否也成立紧急避险,是存在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7.html -
了解详情
体制,由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享对反社会行为的制裁权,犯罪由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处理,轻微违法行为则由行政机关处理,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苏联和 的两道防线:罪刑法定原则旨在反对法律虚无主义,防止将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发展起来的犯罪构成理论成为认定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