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来解决纠纷。当事人一方可以不 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又很不健全,有的仍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而当前劳动制度改革正处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最前沿,处在利益调整的探索、变动领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90.html -
了解详情
利害群体的切身利益。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进入诉讼之前,有的已先行经过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双方矛盾比较激化尖锐,分歧较大,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在部分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存在大量事实劳动关系,使用劳动者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在具体用工过程中,劳动者尤其是季节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49.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人民法院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必经程序,是为了将劳动争议案件及时快速解决在调解、仲裁阶段,以使当事人免于讼累,缓解了法院的压力。如果允许当事人在超出申诉时效之后仍然能获得诉讼时效的保护,则容易使仲裁程序流于形式,违背立法初衷。况且,时效制度是针对当事人的权利本身而设定的,是为了督促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80.html -
了解详情
年休假工资报酬。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诉请的仲裁时效期间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劳动者在劳动 工作时间工资报酬为准,所以劳动者每月加班费可不计到下月加班费计算基数中。 (2)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时,应当以实际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294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 的仲裁机构,主要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及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设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区的市、县设立,或者直辖市的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470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中有不当之处,诉讼中应当予以纠正。三、劳动仲裁前置的例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17条 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二)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5950.html -
了解详情
双倍工资的上述性质,双倍工资中属于双方约定的劳动报酬的部分,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2至第4款的规定, 下,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从法条本意理解,替代通知期工资系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578.html -
了解详情
、职业病索赔、失业金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纠纷以及相关人事争议纠纷的调解、仲裁及诉讼。 三、劳动争议、工伤赔偿服务: (一)劳动仲裁与诉讼法律服务: 1、劳动 合同、裁员与辞退、工伤与职业病、非法用工、员工背景审核、入职离职管理、劳动人事外包风险控制、薪酬方案设计、集体协商、经济补偿、赔偿、违约金、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8548.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社会保险征缴基数,社会保险费缴纳金额发生的争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缴纳住房公积金引起的纠纷,不 的认定权收归法院,否则应规定劳动者可以对用人单位请求人身损害赔偿。 七、关于仲裁裁决的问题 2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第(一)项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565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 )。2、已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即对方承诺在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6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