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安全。主观上存在过失,客观上造成了两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第四种意见认为毛某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 本案来看,毛某主观上应属间接故意。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本案中,从毛某的身份来看,他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上危及传染病的防治或者间接地妨害了传染病防治制度。这些犯罪主要包括:1.投放危险物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行为人如果投放传染病病原体,只要足以危及 治疗,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还可构成“以传播传染病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或者“过失以传播传染病的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8.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危害性是相当的,符合罪刑相当的原则。如前所述,由于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梅毒、淋病等传统性病,因而故意传播艾滋病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故意 对该行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三、传染给不特定人按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如果艾滋病患者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毒,还通过让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0.html -
了解详情
产权出版社,2017.12:198][10]。 在案件当中,抛掷物品的人一般主观上是有危害他人、社会的思想,根据最新两高司法解释高空抛物是有可能成立犯罪。但是 故意杀人等罪行。因此,我们在判定这种高空抛物的行为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时,应该仔细考虑其发生的事件地点以及行为人主观意向和事件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531.html -
了解详情
决水罪,是指故意决水,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使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 ,往往借助于冲刷力愈冲愈烈,从而构成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如果行为人刚着手破坏水利设施,或者在破坏过程中,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9522.html -
了解详情
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 11.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符合《治安 一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26.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拒不按照规定购票,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无理取闹,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66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对于其他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如违反交通信号灯、逆向行驶等涉及道路通行安全规定的驾驶行为,也可酌情从重处罚。第二,应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安全,或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其他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374.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 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只能认定为放火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事实上,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时,其行为不仅符合放火、爆炸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8515.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3、故意杀人罪 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只能认定为放火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事实上,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时,其行为不仅符合放火、爆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795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对于其他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如违反交通信号灯、逆向行驶等涉及道路通行安全规定的驾驶行为,也可酌情从重处罚。第二,应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安全,或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其他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11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