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劳动者以债务纠纷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告知其先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遭受人身伤害,劳动者或其近亲属以一般人身 保证金或其他保证条款,故意限制劳动者解除合同权利的,可以认定该条款无效。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按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劳动者按《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941.html -
了解详情
的商业秘密很难取证,那么,用人单位提起侵害商业秘密的诉讼的风险较大,申请劳动仲裁无疑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因为无论是否侵害商业秘密,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 中与员工约定,企业在员工违反协议后可以要求其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并要求员工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发生纠纷后企业诉至劳动仲裁,双方一直打到法院。违约员工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89.html -
了解详情
,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产生争议时,当事人一方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里的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后,工伤职工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时,必须先经行政复议后才能诉讼。社保机构核定工伤待遇是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45.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种体制实际上是确立了仲裁前置的原则,既劳动仲裁为劳动 的合法权益。按现行体制,劳动仲裁的时限一般是60天,民事诉讼的时限一审6个月,二审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延长,这样,一个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603.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险待遇发生的争议;因集体福利费、职工上下班交通补助、探亲路费、取暖补贴、生活困难 如遇特殊情况,须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在仲裁时效内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委托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障行政机构进行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31.html -
了解详情
[1999]99号 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1999-09-06」 这一时期,人事部公开提出了人事争议这一用词 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劳动法》规定为只有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起诉到法院。《劳动法》规定的仲裁裁决应当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对仲裁案件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1.html -
了解详情
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劳资 人民法院的受理并不能启动诉讼程序,而需借助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力量。当然,诉讼程序并不能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一切争议或纠纷,人民法院并不受理任何争议和纠纷。如果争议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54.html -
了解详情
不怕被诉人邹某变更工商登记、转移财产。但当真正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时候却出现了难题,劳动仲裁委以无权实施保全措施为由将当事人转到法院,我院立案庭也 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平等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28.html -
了解详情
元,争议金额越大收费越高。对工薪阶层来讲,特别是追索工伤待遇、医疗费和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劳动仲裁的收费畸高妨碍了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更为严重的是, 三、关于60天时效和“一裁二审”机制弊端的对策。1、时效问题。如前所述,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只有短短的60天,比起仲裁、诉讼过程中长达数月甚至两三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41.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这两条对事实劳动关系案件的劳动仲裁提供了法律适用依据。 4、2000年10月 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 、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对于工伤待遇的项目与数额有着重要影响。 (二)关于工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