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组成。根据民事诉讼法中级别管辖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故绝大多数民事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实行第一审,其 基础上,应当严格控制再审程序的发动,以此保障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注重诉讼效率。这样做与有错必纠的原则没有矛盾,因为裁判之正确抑或错误并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320.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判范围也相应地有所差异,由此便形成了一审程序的审判范围、二审程序的审判范围以及再审程序的审判范围[2]。从诉讼程序的整体态势看 (1992年7月14日通过)第180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73.html -
了解详情
从未在香港得到过执行。 内地和香港对于判决终局性的法律冲突主要体现在对于内地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的理解上。在集友银行诉陈天君(Chiyu Banking Corporation 证据使用,[31]中国法院将会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这就造成了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事再理现象,既浪费了司法资源,又在某种程度上有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为解决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总结审判经验而制定的大量司法解释,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式制度愈发细化。比如有关立案工作的司法解释规定就有二十五条 的内部指导意见照样使当事人的审级保障化为乌有、能够启动再审程序的主要是有关权力机关的交办、检察院的抗诉和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当事人照样可以借用信访、上访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权、复议权以及再审权的存在为其启动法院监督机制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 2.法院监督制约机制现状评价及完善建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监督制约机制的 有效发挥,其原因有:①立法缺陷。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检察监督重视不够。有关检察监督的条款体现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不超过5条,内容简单,且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5.html -
了解详情
并通知诉讼参与人。这两条规定,解决了人民法院在接受抗诉后,面对不同情形无所适从的问题,增强了人民法院处理抗诉案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强化了人民法院再审程序的 与再完善 (一)将审判监督程序改造为再审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将对生效裁判实施救济的程序称为审判监督程序。事实上审判监督一词在我国含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第44条规定了再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即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7页;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一274页。 [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作出的突袭裁判,若为争讼程序的裁判,则可通过上诉或再审予以撤销或变更;[26]若为非讼程序的裁判,则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直接予以撤销或变更;[27] 的律师制度,并将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作为国民或当事人的宪法基本权。根据有关人权和司法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外国人在内国进行民事诉讼,也享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程序刚性是程序本位理念确立的基础和前提。所谓程序刚性,是指法律关于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规定都应当是严肃的、权威性的,诉讼参与者不根据法律规定行事,就会有特定的不利 中更是几乎落了空。此次《修改决定》第4条第1款在细化再审事由时,明确将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细化为八项,即该款第45项和第712项;且不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6.html -
了解详情
在期盼。欢呼者之所以欢呼,因为民事诉讼法从1991年全面修订、取代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后,除2007年中间针对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二部分进行小型修补外,迄今 的。 【作者简介】 汤维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2年4月1日)第15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