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不足之处也值得思考。 近日,笔者对民事诉讼中遇到的涉及恶意诉讼问题的案件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对策。 一、恶意 。 (三)设立恶意诉讼听证制度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存在恶意诉讼可能的,可以提出恶意诉讼问题,并组织双方当事人就恶意诉讼问题进行举证、陈述,充分听取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33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鉴定就是运用专门知识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的鉴别和判断活动。民事诉讼中的鉴定,通常有医学鉴定、文书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鉴定、产品质量鉴定、行为 探知主义原则,在立法上强调法官主动调查证据,忽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使得法官不愿意将依职权指定而得出的法定鉴定结论进行质证;同时法律又没有规定当事人可自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18.html -
了解详情
的手段。这种观点无疑有其正确的成分,但是很显然,它观察问题的视角仍然是实体本位的。诉讼中的处分行为不仅涉及到实体利益的增减,同时也涉及到程序利益的 起诉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是极不正常的。宪法第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确认了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实体法依据,从而大大拓展扩大了公民诉权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恰恰相反。现代民事诉讼制度为民事案件的审理设置了一套体系严密、规则完整的庭审程序,其中包括法官居中听审、双方当事人平等对抗、直接言词、谁主张谁举证等 以完善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为基本思路。总之,我国当前民事诉讼中的许多问题,不应该,也不可能依赖针对个案的民事抗诉制度来解决。笔者认为,摒弃传统监督理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7.html -
了解详情
的运行就会偏向,进入利益驱动的轨道[6],当前出现在诸多法院中的乱收费现象多少说明了一点问题。第三,诉讼费用本身反映了当事人运用司法资源应付 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04,(2). [6]吴勇.试论诉讼费用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J].当代法学,2002,(9). [7][日]谷口安平.王亚新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3.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开始、终了以及诉讼对象的决定、诉讼资料的收集方面拥有主导权。 毫无疑问,法官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所处的地位是一切民事诉讼制度的中心问题。它揭示了民事 的主体,而不是客体来对待。法官必须认识到,对诉讼结果最为关心的是双方当事人。强化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更有利于法院弄清事实。长期萦绕在我国法官心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7.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的案件真实只是近似地接近于客观真实。 (3)民事诉讼程序自身的限制如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的实行以及举证时限、证明责任、推定制度等决定了裁判事实只 诉讼主要解决财产问题,不涉及自由与生命,更注重对被害人的保护。 (2)刑事诉讼证明责任主体一般为国家公诉机关,其收集证据的能力远大于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62.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法律监督主要是通过抗诉方式来实现的。民事诉讼中的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存在其他的法定情形,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进行 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3、江伟、李浩《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探讨》,载《人民检察》1995年第6期 4、李晓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06.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与思维控制的,因此,研究原告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心态,特别是其不良心态对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针对 原告在不同诉讼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保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实现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今后我国民事诉讼改革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71.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的申请、被告以原告不适格为由请求法院驳回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调查证据的申请等等。当事人有关案件事实的主张和举证行为也属于取效行为。当事人取效行为 诚信原则,然而理论上已开始探讨该原则及其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诚信原则要求法院、当事人等本着诚实信用实施诉讼行为,诚信原则构成对法院、当事人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