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但这种限定应当说仍是比较宽泛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这就是说,凡是与上诉请求有关的 ,既包括当事人所为的诉讼行为,也包括法院调查证据的行为。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98条第1款就明确规定,在第一审所为的诉讼行为,在控诉审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9.html -
了解详情
,应视为其本人的承认。五、规范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条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 加重人民法院负担,不利于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效率;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做法,也不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特别是对“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5.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等。4、规范当事人举证制度。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作了规定,但对当事人举证时限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过去当事人举证在任何诉讼 的证据,法院也应对案件提起再审。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虽然规定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内容,但仍不具体、明确,而且约束力不强。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是质证主体。其理由有:第一,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在这里,仅仅 的规定。这大概是因为法院对证人的询问是极其自然和不规自明的事实。事实上,我国民事诉讼法颁布以后,我国各审判部门也一直沿用传统的职权主义的质证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4.html -
了解详情
在再审程序中的运用。1.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79条和580条规定了提出再审之诉的理由,新证据不能作为提出再审之诉的理由。再审之 的尊重,强调程序本身的正义性,通过追求纯粹的程序价值,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由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是当事人自愿提交、自主处分,法官居中裁判的过程,程序正义内容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是质证主体。其理由有:第一,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在这里,仅仅 的规定。这大概是因为法院对证人的询问是极其自然和不规自明的事实。”[2]事实上,我国民事诉讼法颁布以后,我国各审判部门也一直沿用传统的职权主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5.html -
了解详情
不稳定状态,严重地导致“终审不终”的情况。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启动再审程序的依据之一是: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那么,何谓新的证据? ,并使该案件确定的法律关系长期得不到承认、实现和稳定,不利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现。加上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没有对再审次数加于限制,致使大量无期限限定的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23.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遵循这一认识路线;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对证据的查证属实”和第64条规定的“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符合并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3 使人们形成了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仇视情结,这种仇视情结投影到民事诉讼理论,就是对象自由心证这种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7.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层意思是,既使被告在答辩期限内不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仍将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程序进行审理。也就是人民法院将继续案件的审理程序,组成合议庭(如果 的提出加以限制应当说是一种趋势。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提出的随时主义显然是必须修正的。尤其是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确立诉讼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分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0.html -
了解详情
是因为在中国司法运行的过程中实际存在法律制度虚化的独特现象,即被法律明确规定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实在地予以执行,需要通过“强化”或“落实”, 和程序等等。我国三大诉讼法中虽然都有关于证据规则的规定,但缺乏体系化和可操作性。6、确立证明标准。现行民事诉讼法与其他诉讼法一样没有自己明确的证明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