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都是严重妨害司法诉讼秩序的行为。⑹ 就诉讼欺诈行为的发生领域而言,有观点认为诉讼欺诈罪不仅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领域,行政诉讼以及强制 限定为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笔者认为,原告单方恶意诉讼类型的单数主体的诉讼欺诈行为与原被告串通型的复数主体的诉讼欺诈行为的确存在不同之处,在单数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5.html -
了解详情
本意应当是指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但是同时也适用于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3]本文主要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用较少的篇幅 )的发展、创新和相互衔接,最高院为此推出的一些具体措施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这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从理论层面来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641.html -
了解详情
得到保护一样。 行政行为之所以需要经得起司法审查,是因为任何行政行为都是由具体的有七情六欲的人所作出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种人是以国家公权力的名义 越权和行政专断,以此救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实现其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之使命。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法治生态,更能作为一个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27.html -
了解详情
中经常会出现撤诉并非当事人自愿的情况。其次,原告撤诉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公共利益的损害,这一点行政诉讼比民事诉讼更加突出。况且民事诉讼法也规定原告撤诉应当获得 来决定是否准许撤诉。该学者认为,违法有严重违法、一般违法与轻微违法之程度的不同。对严重违法的行政行为,法院评判比较容易,法官依据书面材料,甚至仅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51.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主张优势证据。 我们认为,我国的民事诉讼应当确立证据明显优势的证明标准。理由如下:第一,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是性质不同。民事诉讼主要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 ,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量处适当,程序合法。 基于上述规定,我们主张,对治安拘留、劳动教养决定不服的行政诉讼案件,维持现行的最高证明标准不变,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63.html -
了解详情
照顾请求权、赔偿、返还和后果消除请求权以及新生的信息请求权等等)必然要求新型行政诉讼与之相适应,并使行政给付诉讼成为行政诉讼的后起之秀。可以预见,随着公民公法上给付 公开诉讼等典型的防御诉讼)和公法契约之给付诉讼。这些一般给付诉讼,其与民事诉讼以财产上或非财产上给付为标的之给付诉讼所不同者,仅在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1.html -
了解详情
有资格反对这种不法行为。[27]在具体制度的建构中,不少国家赋予不同的主体、甚至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如日本的民众诉讼[28]等。但检察长一般被认为有 该谁管》,《人民日报》2009年5月15日。 [18]有学者认为,把行政诉讼(只)视为一种诉讼程序,从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比较之中,获得对行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00.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对行政诉讼模式的定义不可避免地沾染民事诉讼的说法,不过从中也能透露出由于行政诉讼关涉对公民个人权利的特殊保护以及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而具有的 的,需要一系列新型配套制度的支撑。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对相对职权主义行政诉讼模式的构建尚不成熟,各种制度和措施还存在着不整合之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826.html -
了解详情
强调合同是否有效其无权确定,应通过民事诉讼 确定。在股东变更工商登记案件中也是如此,常常是股东之间的民事争议在先,争议中引发行政诉讼,争议焦点为股权转让行为的 上与行政登记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一些观点将行政登记作为行政确认的一种形式来看待。但事实上,行政登记与行政确认是两种不同的具体行政 行为,在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95.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制度,并撰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关于调解适用问题的不同意见 调解的适用问题在行政诉讼法通过以前就曾出现过争执。主要是两种意见,第一 调解协议不能成立。 我们承认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有不少区别。但仅就行政诉讼长期与民事诉混为一体的事实就足以说明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和共同点,所以制定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