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的场合,行为人不仅有排除意思,而且有利用意思,其主观恶性更大,所以盗窃罪的刑罚就应该较之故意毁坏财物罪更重。对此,笔者认为,非法占有目的确实 辨析[M]//.顾军.侵财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9]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3.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最后导致1200多万元无法退还。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之间的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犯意:其一,从转款持续时间、次数及数额看,陈 入罪化,虽然使得盗窃罪的评价体系更为严密,但是,却凸显出整个侵犯财产犯罪评价体系的逻辑缺憾和失衡。具体表现为两点: 1.诈骗罪的评价体系存在着缺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8.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会抹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刑法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意义。(2)单位盗窃涉案数额往往很大,以个人盗窃罪的标准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 ,后者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部分)非法经营罪等。 对于上述区别对待的做法,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其一,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6.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日本的大场茂马在谈到连续犯与接续犯的区别时指出,成立接续犯应当具备的条件是:(1)在法律上适合同一构成犯罪事实,且对于同一法益为之 格式和意思确实比较模糊,并没有明确多次诈骗的犯罪数额可以累加计算。这就显现出诈骗罪在实施多次诈骗行为时如何认定犯罪数额与盗窃罪和抢夺罪都存在差异。而同为侵犯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22.html -
了解详情
多发罪,例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等等。如故意杀人罪的犯罪结果就是他人的死亡,发生了死亡结果的为既遂,因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未发生 都不存在,故不构成盗伐林木罪,只可能构成普通盗窃罪。 第四,通说认为,危险犯与相关人身犯罪、财产犯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16.html -
了解详情
既遂,因为本法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到底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 应构成盗窃罪,而不构成票据诈骗罪。如果盗窃犯勾结他人冒充签发支票的个人或单位人员去兑现或购物的,后者如果知道支票是偷来的,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如果不知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481.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会抹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刑法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意义。(2)单位盗窃涉案数额往往很大,以个人盗窃罪的标准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 ,后者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部分)非法经营罪等。 对于上述区别对待的做法,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其一,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4.html -
了解详情
林木的犯罪行为存在,就只能说《刑法》第264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和第345条第1款关于盗伐林木罪的规定之间存在包容关系,而不能说这两个法条存在竞 理论界普遍认为,当一行为同时触犯刑法关于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规定时,属于法条的交叉竞合。但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从客体、客观方面到主观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2.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在多大程度上对财物具有排他性支配,成为判断是否成立盗窃罪的关键。与此相对,侵占罪中的占有,以具有委托信任关系为前提,占有者对该物具有一定 ,成立侵占罪;在使用恐吓或者欺骗手段让他人向自己指定的账户汇款的场合,就要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诈骗罪;⑵同样,在错误转账的场合,日本判例认为,正如将错误送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0.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罪的死刑设置。故意伤害罪是以他人的身体健康为侵犯对象的犯罪,它与故意杀人罪有着本质的区别。对故意伤害罪可否设置死刑,刑法学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 单位的原因,如管理体制松散,管理制度不严,财务管理存在漏洞等等;其次,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来看,就其主观恶性而言,盗窃犯罪分子在主观上只是为了达到非法占有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