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院学报.2009(2):73-76. [4]刘海燕.浅析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J].楚天法治.2014(7):47-48. [5]杨晨.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J].商情.2012(20):161-161. [6]杨新京.论未成年人的犯罪与刑罚[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71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核心内容。 三、我国对未成年人从轻处罚的缘由为了确保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教育、挽救 和改造,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审理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 指导和监督下,依靠社会力量,在确定的期限内,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对未成年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994.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用人们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说明商品价值。该理论认为物品的稀缺性是交换价值的原因,它与物品的效用性相结合极为重要;交换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物品欲望的 法学家茶座,(5):7679. 【作者介绍】刘长想(1980),男,山东郓城人,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研究人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947.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攻击性。 根据前述,危险主要着眼于行为的可能性,而危险性则主要关注行为人的心理倾向性。但是两者的区分仅仅是理论上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危险性的测量需要依据危险 方面的经典论述。{23}根据这些论述,冲动性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冲动性是预测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测量指标;二是冲动性不仅与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数的八成以上,特别是流动少年犯罪的比重增幅更大。流动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当前各种社会因素作用 未成年人犯罪处遇政策的形成影响深远。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发育期尚不成熟,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形成原因中,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起的作用往往要大一些。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172.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负责,专项管理,并建立社会安置档案。 未成年人不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1.他们正值动脉硬化发育期,生理变化显著。表现为身体发育快,智力增长快 自己行为能力,举动多带有极大的突发性和盲目性。基于对犯罪原因和对策的不同理解,国内外关于青少年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研究,始终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74.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1997年共登记吸毒人员54万人,其中80%为青少年。毒品犯罪有向低龄方向发展的趋势,一些未成年人也因种种原因加入了吸毒、贩毒的行列。同时毒品犯罪 他们手里只有一把分数的戒尺,顾不上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并有着心理个别差异的少年儿童,灌输教材知识是他们教学的思维定势。调查研究表明,教学任务太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85.html -
了解详情
贯彻 一、前言 在一般社会观念中,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其有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原因而往往被视为犯罪现象中的小儿科,对其给予从宽处罚似乎是理所当然和 除另注释外均为本次调查的原始数据。 ②1991年8月至1992年2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湖北、广东、四川、陕西八省市开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95.html -
了解详情
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 犯罪的原因是多样性的: 首先,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存在缺陷。在校大学生的心智和生理极不成熟,虽然从年龄上讲在校大学生大多都已成年,但是其心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0.html -
了解详情
场所,而这些地方又最易滋生寻衅滋事或聚众斗殴。主要原因是:网络上的一些暴力性游戏直接刺激了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理,以至未成年人沉缅于游戏,不思上学, 活动的机制。笔者认为,经常性举办送法下乡、送法进校活动,对强化普法效果,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司法机关拥有非常多的案例来源,如能经常性举办送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