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对于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等五种监外执行罪犯,都是由县级公安机关指定罪犯居住地的派出所具体负责监督考察,没有规定居住地街道居民 规范收监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出现法律规定应收监、减刑条件情形时,根据法律,人民检察院有行使提请权,并提出变更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26.html -
了解详情
、市)监狱管理局或罪犯服刑监狱获取保外就医、监禁刑满释放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相关法律文书。由外省市法院、公安看守所或监狱裁定的法律文书,通过发函方式获取。 社会不安定因素。[8]该规定为社区矫正服刑对象的选择提供了框架依据。 判断罪犯是否具备社区矫正的条件,需要通过审前评估程序加以把关这是社区矫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3.html -
了解详情
紧接着的问题是:缓刑人员违反特定义务的一般情形如何处置。按公安部《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督管理规定》第20条规定:对被 其重要程度同允许假释不可同日而语,决不能贸然行事。[6] 另一方面,公安部门把撤销条件提高到假释人再犯罪标准上,虽基于自身丰厚处罚资源却明显与刑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1.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也可以采取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方式,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认罪态度好、刑罚执行满一定年限等等,通过假释或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也 ,不能仅仅将社区矫正定位在刑罚执行方面,还应当考虑将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受刑人的安置帮教工作、监狱行刑社会化等内容纳入这个系统,以发挥统一作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46.html -
了解详情
引入社会矫正并开展广泛试点,中国刑罚制度拉开了从监禁刑到非监禁刑发展的序幕。一方面,社区矫正有益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其中斜土街道的一名保外就医人员通过社区矫正还获得了假释11。因此社区矫正有利于监狱集中资源矫正那些只有在监禁条件下才可能改造的犯罪分子,又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5.html -
了解详情
定,也可以采取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方式,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认罪态度好、刑罚执行满一定年限等等,通过假释或保外就医、 监外执行等,也 我国社区矫正实践中,这种刑罚方法很快便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的关注。从马克 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也能够改造人。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583.html -
了解详情
以刑罚的强制力为后盾, 以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的条件;如果再犯罪,则撤销缓刑,新老帐一块算,把前罪和后罪 发布施行的《公安机关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督管理规定》,对缓刑罪犯的监督管理,由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进行监督考查,公安机关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40.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是指对国家工作人员犯罪和普通公民犯罪要一视同仁,公职人员的地位和身份不应成为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条件;所谓公私平等,是指刑法必须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就可以以“有病”、“立功”、“悔改好”、“特殊需要”等理由或减刑、或假释、或保外就医走出监狱,有罚不服。这种司法腐败现象是个别的,但却在群众中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9.html -
了解详情
参于和大力协助,但由此脱离实际地认识不清二者之间的差异,过分强调、人为拔高监狱管理部门的条件和作用,从而主张监狱管理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负主导作用 教育,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和考核。对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但未构成重新违法犯罪的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人员,及时报请省监狱管理局收监;对违反规定但未构成重新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3.html -
了解详情
获得假释,2642名通过行贿被批准保外就医。[8]可想而知,刑事责任被漠视也不足为怪。 (二)刑罚适用权的垄断加重刑事责任 刑罚的明示对于社会十分重要,我国刑法 因此,贝卡里亚强调,预防犯罪的首要条件是把法律制定的充分简洁、明了,尽可能缩小犯罪的范围,尽可能采取温和的刑罚;其次,国家应当全力以赴来维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