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监督权力,而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贯穿刑事诉讼过程的始终,包括对刑事诉讼各个阶段、参与到刑事诉讼中的各方主体的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所以,对审判机关 就不是监督反成干预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刑事诉讼法》同时赋予检察机关公诉权和刑事诉讼监督权,使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检察机关在尽最大力量实现公诉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03.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地位的诉讼主体,我国也不例外。历来是两告俱全,方有诉讼。在原刑事诉讼法中,公诉案件的诉讼双方当事人是不全的。由于犯罪被认为是对国家利益的侵犯,忽略 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有权互相辩论;有权校验法庭笔录;有权接到判决书。在第二审程序中,两者都有权获得抗诉书副本;被告人有上诉权,被害人有申请抗诉权。两者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46.html -
了解详情
理念是如何在诉讼程序中实现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番现实的考察。通常我们说的无罪推定是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的,而通常,我们将诉讼分为三大阶段或者说是程序, 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查院负责。”,这是总的授权,实际上就包含了诉讼中对公安、法院的监督权,特殊案件的侦查权,所有刑事案件的控诉权三种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39.html -
了解详情
,则体现在行政诉讼当中。 在刑事诉讼中,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即侦、检、法三者间的制约与监督关系,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在侦查起诉阶段, 机关公诉权的行使已不再局限于刑事诉讼领域。在最早产生现代检察制度的西方法治国家,其检察机关就某些民事、行政案件享有公诉权与参诉权,已有相当之历史。不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94.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能力,不能作为证据出现在法庭上。我们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在直接言词原则上涉及较少,然而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中的规定,都表现出了审理的直接性 它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证人拒绝作证的现象普遍 目前,证人在面对刑事诉讼司法审判中,不愿意完全说出案件的真实情况,不愿意作证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中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53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犯罪但罪行较轻,依法可以免除处罚的刑事案件,不需要经过法院审判而在审查起诉阶段就能终止诉讼,从而简化刑事诉讼程序。而刑事诉讼程序环节的减少缩短了诉讼时间 代替了人民检察院行使起诉权,分割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权。这不仅与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工相矛盾,还与公诉案件的起诉权归属的法理相违背。尽管自诉权与公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1020.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制度使不必要或者不应当进入诉讼程序的刑事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终结,从而减化了刑事诉讼程序。而刑事诉讼程序环节的减少既缩短了诉讼时间,减轻了讼累, 和消极的公诉权,其中,消极的公诉权就是不起诉权。 其次, 参考文献:[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33页 [2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101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审法院都成为了此类案件中不利后果的承担者。新证据如此轻易地就能推翻一审裁判,从而启动重审程序,无疑将成为公诉机关的“杀手锏”而被滥用于刑事诉讼中。笔者认为, 懈怠、故意等主观原因而未在一审提交,比如在侦查、检察阶段已有明确的证据指向,但由于办案人员的懈怠未予收集,又如证据在二审之前已经被发现、收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387.html -
了解详情
审核会出现一些监督制约机制不畅的问题,因为从案很有可能会走报请逮捕和审查起诉程序,若由侦监、公诉部门人员主导立案阶段的审查同意工作,那可能会 ,故而要采用审查决定逮捕程序,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的审查决定逮捕程序就规定了省级以下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11],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785.html -
了解详情
次在法典中规范的诉讼制度。 共计三条文,从277条到279条,分析如下: 首先,是刑事和解程序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仅仅适用于公诉案件;其二, 刑事诉讼法》确定由公、检、法负责不同阶段的刑事和解程序的启动权的情况下,还应该需要追问:程序运行中,(1)当事人的参与情况如何,(2)当事人的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9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