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衍生出残疾人人权保障的新理念尊重自我决定权和维持生活正常化。 自主决定权是人格权的应有之义,其保障的理论依据基于维护人格尊严。[8]在民法上体现为意思 行为能力之范围 首先,可以依据和承认精神病人残余的意思能力的客观事实,充分尊重本人的自主决定权。由于不同的意思能力欠缺者,在智力发育程度、精神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85.html -
了解详情
生活的精细化过程。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人更加受到关怀,人的尊严更加受到尊重。关键字:法律人格抽象人格具体人格近代民法现代民法社会法一从抽象人格 不开竞争,离不开“经济人”的假设,同样,民法中离不开抽象平等的法律人格。市场经济立法应当体现“身份”平等的精神,“身份平等”就是真正的契约精神20.所谓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58.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与财产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人格利益。我国目前正在制定民法典,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充分注重对个人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的尊重与保护的精神。尤其在我们这个 将承认每个人享有自杀的权利。[17]赞成人格权能够成为权利的主要理由是,人格和人格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8]人格权所以能够受到侵权法的保护,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主体中抽象出其共同点,以示与非法律主体的区别。 德国法中,人格概念pers??nlichkeit的词根由persona演变而来,且自1900年《德国民法典》起, 人格基于现行人道主义的法律道德观念而确立,它是人类尊严和人类有受尊重权利的必然产物。法人法律人格是一种法律技术机制,是一种模式,一种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29.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自然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名誉、荣誉、私生活等权利均须受到特别的尊重,不得侵犯,以保障个人作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 弱势地位,往往导致其心理压力较大,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更应该保护其人格尊严。 (三)民法是市民法 民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通过调整人的行为进行,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96.html -
了解详情
、渴望和追求,是他独立自主地塑造自己生活的前提和条件,因而也是法必须尊重的价值尺度。我们无论认识法的本质,还是解释法的原则,包括对人格权法的 私权利,似理由不足。 早期的《法国民法典》之所以没有规定人格权,是因为当时以维护人格尊严的思想为基础的“人格权”概念尚未形成,它直到康德的伦理主义哲学将人类尊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71.html -
了解详情
起分配的正义。这里的法治,意味着实定法必须符合自然法,意味着“法律至上”,尊重个人权利,反对为政者恣意专横。如前所述,19世纪以后,大陆法系诸国并没有完全支持 的途径,切实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真正尊重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行政过程中法定程序的理念,还表现为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国宪法第38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8.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是伦理上的人, 最根本的落脚点便是人格尊严, 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成为一个人, 并尊敬他人为人。相互尊重原则是一切正当的法的基本原则, 是法律上 单方强加于人, 于债务人不欲浴其恩惠时, 若反其意思而免除债务, 则有害于债务人人格之独立性也。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相类似, 《民法通则》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663.html -
了解详情
101 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第1 条中所规定的人格尊严( 权) 与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之间的边界是含混的,因为名誉权以及 ,起到了权利宣示的作用,这对于强化人格权的保护十分必要,也符合现代民法尊重人权的精神理念。不仅如此,人格权规范的专门设置是与当代人格权保护的现实需求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316.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作出宣示性的规定,有利于增强人们关爱、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格权保护,尊重其人格尊严,同时,也有必要在人格权法中宣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人格权进行 社会发展》1996 年第 5 期。 [12]参见齐爱民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8 页。 [13]参见任晓红 :《数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9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