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初步确立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下,有无要求法官在发现事实中的协助义务的必要?发达国家在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又有哪些作法值得我们借鉴?笔者认为 法院裁判的效力,是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法则。但是,如果将当事人自认的效力绝对化,又容易出现当事人作虚假自认也必须承认其效力的问题,如此则不但愚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程序,对被告人的民事诉讼权益是有所限制的,比如答辩的期限、举证及审核证据的期限等等,因为被告人的身份在刑事诉讼中是犯罪嫌疑分子,是要被追究 合理、合情、合法。 三、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实体问题 1、精神损害赔偿缺失的问题。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就此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41.html -
了解详情
内发现的案件真实只是近似地接近于客观真实。(3)民事诉讼程序自身的限制如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的实行以及举证时限、证明责任、推定制度等决定了裁判事实只以 诉讼主要解决财产问题,不涉及自由与生命,更注重对被害人的保护。(2)刑事诉讼证明责任主体一般为国家公诉机关,其收集证据的能力远大于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2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受到局限。还有,非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等等。 (二)、请求赔偿范围的局限性。 不符合诉讼便利原则[7]。 5、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完全否认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如在涉及死亡补偿费时,有些法院参考了《道交法》,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3.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而是采用可以一并审理的措辞,但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可以附带民事诉讼,还是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问题是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附带民事 能互相混淆,互相援用。如民事诉讼的调解原则、反诉原则不能适用于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原则也有很多不同的规定,不能互相援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72.html -
了解详情
和怀疑态度,认为电子证据易变更,变更后一般不留痕迹,故要求当事人就电子文书的真实性举证。解决办法是:完善数字签名和电子密码技术,制订有关数字签名的 安全性问题、访问法院判决数据库是否免费问题、电子案卷和判决标准化问题以及判决的引用问题等。 (三)人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3.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一条规定,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这 暂行规定》)虽然明确了立案审查的条件,但对于证据问题并未直接加以规定。本文结合《证据规定》第一条的内容谈谈如何规范立案中的证据审查。 一、如何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78.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由于刑、民法律规范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关于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诉讼时效等问题上存在根本性法律冲突,导致各地司法机关在司法裁量上没有统一的 损失有权要求经济赔偿,这是民法通则明文规定的权利。当这种不法侵害上升到刑事犯罪的程度时,被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权利却被限制在物质损失之内,这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鉴定就是运用专门知识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的鉴别和判断活动。民事诉讼中的鉴定,通常有医学鉴定、文书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鉴定、产品质量鉴定、行为 探知主义原则,在立法上强调法官主动调查证据,忽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使得法官不愿意将依职权指定而得出的法定鉴定结论进行质证;同时法律又没有规定当事人可自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97.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的申请、被告以原告不适格为由请求法院驳回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调查证据的申请等等。当事人有关案件事实的主张和举证行为也属于取效行为。当事人取效行为 诚信原则,然而理论上已开始探讨该原则及其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诚信原则要求法院、当事人等本着诚实信用实施诉讼行为,诚信原则构成对法院、当事人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