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告应当向被告送达撤诉书;被告未在期日内出庭的,则应将口头陈述撤诉的笔录副本向被告进行通知送达。对需要经过被告同意的撤诉,被告可以采用书面 撤诉的主体必须合格 按照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撤诉的主体只能是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及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此外,有独立请求权的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74.html -
了解详情
中证人出庭率仍然很低,证人不出庭作证仍然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通知后如证人不出庭的,人民法院也很少再采取其他措施。而 到庭作证,不是当事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因此,这种情况应当是属于当事人及代理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的情形之一,对当事人的这种申请,法院应当予以准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949.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者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获得法律援助而实现间接出庭,但是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监禁的 现代民事诉讼制度以职权被动原则、裁判者中立原则、程序公开透明原则、当事人参与原则、审理亲历原则和结论终局原则为基本特征。其中,当事人参与原则意味着诉讼通知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5.html -
了解详情
之外还有: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值得注意的是,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 我们是否应该考虑现有留置送达本身的合理性呢?不妨参考一下其他国家的规定,如《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第656条规定:“如没有任何人可以或愿意接收文书的副本,经执达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58.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率性和公正性。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低出庭率现象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证人传唤制度的规定有极大关系。我国司法文书范例中虽然有适用于通知勘验、鉴定人员、 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适用拘传的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1.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身份不明人死亡时,如果没有赔偿权利人或者赔偿权利人不明,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无权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死亡赔偿金。10、要准确理解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当事人或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质询。(三)关于诉讼代理人的资格问题66、以当事人的工作人员身份出庭的代理人,应当提交以下证据之一证明身份:1、当事人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924.html -
了解详情
且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五)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员为一方 明知是虚假的证据。 第六十四条 律师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不得再接受委托担任该案的辩护人或者代理人出庭。 第二节 尊重法庭与规范接触司法人员 第六十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41.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这一程序而恢复到正式的开庭审理程序(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7一38页)。(3) 其诉讼代理人发问,开始、停止及指挥言词辩论程序,准许或禁止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发言,以及在当事人逾期提出攻击或防御方法的情况下依据职权驳回等。(3)整理司法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94.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了权利的完整性。如刑诉法就被害人报案、控告和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申请回避、委托代理、出庭、申诉直至请求抗诉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显见,我国实行 的是,在开庭审理前,公诉人应当听取被害人的有关意见,尤其要注重与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充分交换意见,取得共识,以更及时更有效地共同揭露犯罪,追究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99.html -
了解详情
出庭作证行为导致经济损失而又得补偿,他可能不出庭作证。[7]2002年4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同年10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 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此条规定又为证人不出庭作证找到了借口。同是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却一方面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