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能够适用和必须适用的直接原因。 三、中国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的立法考察 1.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当事人 都要被听取。这两项基本准则也是正当过程不可缺少的内容。最重要的还是第二项规则,它形成了程序的正当过程的最低标准。依据此最低标准,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08.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质疑是:如果民事权利能力是具体意义的,并且由于受其权利义务范围的限制具有具体不同的内容,那么,民法的主体平等原则怎样体现呢?在理论上我们阐述民事 见出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29-130页)这说明民法理论中民事主体资格问题直接影响和作用着民事诉讼主体资格。 质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力。因此,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世界各国审判方式发展的趋势。 在民事诉讼法中,举证责任并非始终归当事人一方承担。相反,举证责任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有的放矢地对证人进行质问,证人根据双方质证的内容当场对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的遗漏情节进行补充,从而澄清证人证言中存在的矛盾,使证人证言经得起双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16.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在保证案件能够得到正确处理的前提下设立的一种与普通程序并立的诉讼程序。 简易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审判程序,在民事诉讼法中有具体规定,既然同普通程序 出格式化的判决书、调解书、起诉状样式,使用时根据不同情况填上相应的内容即可。对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进行二审、再审,也应由独任审判员来进行审判,更加合理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8.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性作为证据的构成要件,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事诉讼中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所谓证据能力,是指能够作证据使用而在法律上 ,导致案件久拖不决或裁判不确定。(二)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七种证据形式。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77.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主张,只能自己举证或要求法院取证。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所规定的内容,即学者们经常认为的所谓 容易的。但是,消极事实是以一种极其特殊的形式存在虚无,它不能在坐标系中直接定位,也没有留下任何轨迹,确切地说是消极事实根本没有证据证明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98.html -
了解详情
史先生的这一论述,已成为一项关于情势变更原则的内容完整、理论性强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我国大陆地区法学界在本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对情势变更 合同的权利。例如《匈牙利民法典》与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中情势变更原则的授权便属于此类授权:前者第241条规定:在合同签订后因发生情势变更致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3.html -
了解详情
失权的法律后果。一般来说,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举证时限。即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二是法律后果一一证据失权。 审理时直至判决作出前提交的证据称为新的证据。再审程序中,将终审判决之后找到、发现或者形成的证据称为新的证据。民事诉讼法中的新的证据没有实质性意义,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25.html -
了解详情
主导地位,强化当事人在案件调解过程中的主动权 现行调解制度的本质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调解程序的启动和调解的内容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所以就要赋予当事人以 的首要原则,也就没有必要非得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当事人想怎样处分自己的合法权利就怎样处分,这才是自愿的真正内涵,《民事诉讼法》中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89.html -
了解详情
受其熏陶,而反映到人脑中去的一种意识或精神。民法理念是民法意识的升华和系统化;是民法精神的伸展和扩大化;是民法原则的结晶和抽象化。笔者认为,现代 以诉讼法的公法性为由,将与公益无直接关系的诉讼契约视为诉讼不容许的行为而加以排斥。[14]比如,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协议管辖、委托执行、破产和解、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