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命令与允许针对一般人而言时,表现为行为规范,针对司法工作人员而言时,表现为裁判规范。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是紧密联系,共同发生作用。刑法条文通常采取 ,从内心深处破除罪犯的犯罪心理,建立正常的守法意识和心理,促使罪犯从被迫服刑转向自觉改造,使之养成劳动习惯,逐渐将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换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1.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一)法律 通行的做法是设立一个救济被害人公共基金,通过政府预算拨款、慈善募捐以及将服刑人员服刑期间的劳动收入统一纳入来募集资金。各国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美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61.html -
了解详情
、手段、背景,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从实践层面看 ,未成年人在监狱服刑不仅易产生交叉感染,且会给未成年罪犯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并不利于 矫正机构汇报学习、工作及思想状况,由社会矫正人员针对其情况进行考察帮教,必要时应当聘请心理专家对其进行心理、行为的专业矫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20.html -
了解详情
看,置于劳动改造基本制度下的服刑人员,除了管理教育和睡眠休息以外,多数时间都要在生产现场参与改造;从当前监狱管理的现状实际看,监狱管理的主要业务工作基本上是 ,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技能培训。积极运用社会力量为改造服务是优化社会资源,实现监狱工作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对未成年犯的技能培训是未管所习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94.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性审查基准,该案中,内政部改变政策的公益目的明确减少探视人员犯罪率,规范探亲假制度,且已将服刑人员的信赖利益纳入考量,满足wednesbury的要求,法院无需再 ,内政部对探视假的调整,是应该被看作是服刑人员与监狱之间签订的合同呢还是更接近于内政部针对服刑人员监管的一种政策?在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18.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的违反行为进行及时的监督,这不仅有利于落实监督的权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监督的效率于力度。因此,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到听证程序中来,督促规范并保障犯罪人 有效的辩护,律师在代理罪犯办理减刑、假释有关法律事宜时,有权向同监服刑人员、管教干警调取证据,以取得对罪犯本人减刑、假释有利的证据提供法庭。[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2.html -
了解详情
缴纳期限。刑法确立“随时追缴”的规定,可以有效地遏制犯罪分子及其亲友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的行为,使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不到便宜,从经济上剥夺犯罪分子赖以继续进行犯罪活动的 投入监狱劳改后,无不产生这样的心理:反正已被判刑,且又被投入监狱服刑,别说现在没钱,就是刑满释放后也很难找到工作,哪来的钱缴纳罚金。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57.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执业权利,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司法厅经过会议讨论, 9、10、11、12、14条规定执行。罪犯已在监狱服刑的,监狱部门按照司法部《律师会见监狱在押罪犯暂行规定》执行。三、关于律师查阅、摘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070.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和剥夺服刑人员再犯罪能力,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所需求的和谐社会秩序、强化了主流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然而刑罚的目的更应该注重于对被执行人行为思想上的 回访,形成回访小结,总结经验,并根据帮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帮教计划。 (二)规范微罪不诉社区帮教的接收和解除制度 对微罪不诉的社区帮教接收和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6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矫正刑模式在决定罪犯刑期长短时着重考虑的是犯罪人性格的危险性大小而不是犯罪行为的严重性程度,主张刑罚个别化,法官应当根据犯罪人今后的再犯可能性来决定刑罚的适用, )对第三次犯罪的判刑不得适用缓刑,且罪犯只能在监狱服刑,而不能在拘留所;(3)对在监狱表现良好的罪犯的减刑幅度最多不超过其刑期的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