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身份者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的教唆犯和帮助犯。[2]问题仅在于,当某种身份具有违法与责任双重身份性质时(如职务侵占罪中基于业务占有本单位财物的业务员身份 工作人员无论相互教唆还是共同实施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分别成立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需要说明的是,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教唆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993.html -
了解详情
,而只是在量刑时予以考虑。{9}(P76) 中国大陆关于共同犯罪与身份的相关规定和观点辨析 (一)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关于共同犯罪与身份,现行刑法总则没有 或减轻刑罚外(如贪污罪可判死刑),对无身份之人(包括公司、企业人员)仍科通常之刑(如按盗窃罪、职务侵占罪量刑)。 总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总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17.html -
了解详情
时许,其乘人不注意,利用同事的工号和密码操作电脑,将30万元转入自己所支配的账户上。检察院以侵占罪起诉,法院亦以海口市邮政局是国有企业,被告人 伟文。 [50]偶然占有、保管公共财物的,因为不具有业务性,不能成立贪污罪,只可能成立侵占罪。 [51]朱华:《受贿犯罪主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124.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刑法法条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立法现象,是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刑法立法自身特殊性在法条上的反映。本文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运用刑法法条关系 认为,在刑法已经将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物的行为,分别规定为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前提下,设置上述提示性规定事实上引起了法条的重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5.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刑法法条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立法现象,是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刑法立法自身特殊性在法条上的反映。本文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运用刑法法条关系 认为,在刑法已经将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物的行为,分别规定为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前提下,设置上述提示性规定事实上引起了法条的重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9.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定罪处罚。又如,第271条职务侵占罪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 强奸罪论处、邮政人员窃取财物按盗窃罪定罪、关于以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挪用资金罪论处的规定等,均属于注意规定;相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76.html -
了解详情
定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可谓毕其功于一役。 三、三处需要协调问题 1、贪污罪、受贿罪和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之间的协调问题 职务侵占 规定犯罪数额过于机械、难以改变,原有的刑法1997年规定的5000元、5万元和10万元分别对应定罪起点标准、5年以上有期徒刑起点标准、10年以上有期徒刑起点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591.html -
了解详情
,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10]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都是利用职务之便侵占财产,关于贪污罪,由于非法利用职务(公务)便利, 第1750页。 [1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4:侵犯财产罪》,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502页。 [20]黎宏:《论财产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01.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客观准确的把握,防止行为人以此为借口逃避罪责。 有学者认为,在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中,如果非国家工作人员不知道对方是国家工作人员而与之勾结,利用 危害性应当重于单纯教唆,持上述观点的论者也认为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招摇撞骗罪时,行为人误认其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以受贿罪的故意与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570.html -
了解详情
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其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可见,具有外国国籍的人以及无国籍人不可能 人员伙同投保人进行诈骗保险金的情形下,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符合保险诈骗罪共犯和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的特征,应根据上述原则,对国家工作人员定贪污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