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刑,但因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贿赂犯罪仍呈蔓延之势。实践中,受贿案件情节相似但量刑悬殊或情节悬殊但量刑近似的情形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乃现行 作者博士论文《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第88页中相关拙见。 ⑷曹坚:论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整合与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0期。 ⑸张东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016.html -
了解详情
或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可能实现为他人谋利益的承诺。这两种情况的受贿案件,受贿人的受贿行为实际上都不可能对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活动造成危害。但其行为均构成受贿罪 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发展。该说认为,从我国几十年来刑事立法实践看,都是把受贿罪看成是一种经济犯罪的,因此,只把受贿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70.html -
了解详情
顺利地开展反贿赂犯罪的追诉工作。在司法机关反贿赂犯罪的实践中,很多受贿案件的罪名性质一开始难以准确认定究竟是受贿罪、单位人员受贿罪还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中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将此类行为规定为犯罪,对于进一步严密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法网,加大反腐力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对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90.html -
了解详情
顺利地开展反贿赂犯罪的追诉工作。在司法机关反贿赂犯罪的实践中,很多受贿案件的罪名性质一开始难以准确认定究竟是受贿罪、单位人员受贿罪还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中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将此类行为规定为犯罪,对于进一步严密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法网,加大反腐力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对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71.html -
了解详情
共犯及共同实行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考察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的受贿案件,非公职人员参与受贿犯罪的现象呈现上升态势,由于我国刑法总则并未明确规定无身份 结合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加以认定。刑法关于共犯的规定,就成为共犯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5](317-318)。具体而言,我国刑法总则中共犯对主体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39.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同事和领导及群众的证言证明。当然此证明一般只有在单一指控事实且金额不大的案件中,才有说服力。 (三)反驳效力的认定 被告人对推定的整体反驳,司法实践 》《中国青年报》,2003年1月4日。 ② 姜伟著:《共同受贿犯罪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2期。 ③ 刘光显著:《贪污受贿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37.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可能实现为他人谋利益的承诺。这两种情况的受贿案件,受贿人的受贿行为实际上都不可能对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活动造成危害。司法实践中,无疑也 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发展。该说认为,从我国几十年来刑事立法实践看,都是把受贿罪看成是一种经济犯罪的,因此,只把受贿罪的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11.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所说的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管理 灵活掌握的,可以影响对犯罪人量刑轻重的情节。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经验,主要根据受贿案件的具体情况,从犯罪的动机、目的,索取或者收受贿赂的手段 及犯罪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4.html -
了解详情
和反制,面对虚伪、狡诈甚至是凶残的犯罪分子,面对可能是犯罪分子精心策划的重大案件,为了阻止可能发生的犯罪或者防止已然发生的犯罪之危害扩大,避免导致重大的、 家庭成员之间共同贪污、受贿案件比例的不断上升,侦查机关也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一案发特点做文章,即以追究参与贪污、受贿的家庭成员的刑事责任相威胁,逼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54.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法律判断。刑法理论界主流的看法是其主体不适格,因为我国刑法当时关于个人受贿犯罪只有两个罪名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其中前者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 而可能让民众无所适从,刑罚的宣告则往往触动着民众敏感的神经。 (二)刑事案件的专业化特征决定了民意的虚妄 与民法相比,刑法具有绝对规范性要求,禁止伦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