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的刑事部分的裁决相抵触。在二审法院撤销或改变原一审刑事判决时,原生效的民事一审则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 刑事案件未立案时向民庭单独提出(如果后来刑事案件又立案,则在刑事判决结果作出前,民事案件应中止诉讼,以防止因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方面差异而作出相互矛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2.html -
了解详情
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这些事实显然不影响定罪。换言之,判断刑事案件是否同等情况的依据只能是社会危害性大小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高低的罪前、罪 面的制度,尤其是地方法院更为积极,以时间先后为序,具体包括:(1)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的案例(先例)判决制度;[28](2)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1.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判和核准都发挥着无形的压力作用。如何慎重行使死刑案件的裁判权, 已经成为一审法院、二审法院乃至复核法院不能不严肃对待的问题。 要减少死刑的误判, 勾到仪式, 皇帝以硃笔画勾, 意味着该案的死刑判决生效, 再无改判的可能。显然, 这个程序虽为判处死刑的刑事司法的组成部分, 但死刑核准、特别是由皇帝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5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判和核准都发挥着无形的压力作用。如何慎重行使死刑案件的裁判权, 已经成为一审法院、二审法院乃至复核法院不能不严肃对待的问题。 要减少死刑的误判, 勾到仪式, 皇帝以硃笔画勾, 意味着该案的死刑判决生效, 再无改判的可能。显然, 这个程序虽为判处死刑的刑事司法的组成部分, 但死刑核准、特别是由皇帝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38.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指定)的地点、时间内向组织交代问题,接受审查。这分别是一种党内执纪措施或者行政调查措施。对于经过纪检监察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由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检察 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的人,在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以后,只要能继续承认主要犯罪事实,不翻供,或者即使翻供,在一审判决之前又能如实供述的,一般应当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59.html -
了解详情
中证据禁止理论的重要法律渊源 [2], 受到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关注。自1950年生效以来,该条文的内涵经过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一系列判例得以延伸和 一方当事人。因此,排除证据损害的并不是警察或公诉人的利益,而是刑事案件获得公正判决的公共利益{6}。这样,可以说德国法官没有排除证据的强烈动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90.html -
了解详情
指出审判监督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规范再审立案标准,将无限申诉变为有限申诉,对原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判决生效二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 澳门安排》不仅涵盖了香港《安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范围,而且包括了劳动争议案件和刑事案件中的民事损害赔偿等领域,[54]并对没有给付内容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83.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的刑事部分的裁决相抵触。在二审法院撤销或改变原一审刑事判决时,原生效的民事一审则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 刑事案件未立案时向民庭单独提出(如果后来刑事案件又立案,则在刑事判决结果作出前,民事案件应中止诉讼,以防止因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方面差异而作出相互矛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5.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了对实体合理性的要求。英国上议院1968年在温斯伯里(Wednesbury)案件中确立的行政合理性原则,成为“近年赋予行政法生命力最积极和最著名的理论 《论具体行政行为》第14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57]海淀法院一审判决的理由阐述长达1600多字(《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时,被扩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9.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和纠正以下违法诉讼程序的审判活动:1、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受理违反管辖规定的;2、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定审理和送达期限的;3、法庭组成人员不 对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进行调整,增设审判监督部门,专司审判监督权,主要负责审查不服生效判决、裁定的申诉,审查并接受人民法院对错案的通知,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20.html -
了解详情